丁丑風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丑風災,又稱1937年香港大風災,是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天災。一個強烈颱風在1937年(歲次丁丑)9月2日凌晨正面吹襲香港,造成廣泛破壞。颱風在新界吐露港引起超過20英呎(6米)高的風暴潮,大埔一帶傷亡慘重。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共約11,000人在這次風災中喪生。
目录 |
[编辑] 颱風路徑
引起丁丑風災的颱風1在1937年8月底於菲律賓呂宋以東的海面形成。8月31日,颱風抵達巴林坦海峽的東面。9月1日在東沙群島以北掠過,並且以時速17海里繼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靠近廣東沿岸。
[编辑] 襲港過程
香港在9月1日仍然天晴。但天上隱約可見颱風來臨前常見的卷雲。皇家香港天文台在15:20發出烈風或暴風訊號。至19:00,香港轉吹西北偏北風,風力逐漸加強並維持方向,顯示颱風可能正面來襲。午夜之後,雨勢不斷,氣壓並且不斷下降。天文台在02:00發出颶風訊號。
9月2日03:00,颱風在香港南面的橫瀾島以南掠過,橫瀾島燈塔錄得最低氣壓為27.76吋汞(940.05毫巴)。颱風在04:30左右最接近香港,當時其中心位於香港天文台以南約7海里。天文台在03:00至03:50曾一度停雨,同時風向轉變。但香港各地並無錄得平靜無風,因此相信風眼是在港島以南掠過。颱風掠過香港後再橫渡珠江口,然後在澳門北面的珠江口西岸登陸移入內陸。
颱風經過時,天文台錄得最低瞬時氣壓為958.3毫巴,最高陣風為每小時130海里(此為該風速計的量度極限,真實的最高陣風可能高於此數);兩者成為香港的紀錄,直至1962年方被颱風溫黛所打破。另外,香港電燈公司在北角電力廠的風速計錄得最高陣風為167海里。颱風引起的風暴潮,使維多利亞港的水位比正常高潮高出 6英呎(2米)。而新界東北面的吐露港由於地形關係,風暴潮更達20至30英呎(6至9米)。
[编辑] 造成破壞
由於風暴潮是在深夜來襲,加上事前並沒有預警,故此在新界造成特別嚴重的傷亡。大埔一帶的漁村被夷為平地,很多村民被大浪捲走,成為是次風災中最主要的受害者。九廣鐵路接近1英里的路基被沖走,使鐵路服務受阻10天。港島的漁民亦死亡慘藉:在香港仔,約40艘漁船在海中漂浮,當中只有5人獲救,其餘最少450人死亡;其他地方最少數以千計的漁民失踪及死亡。在市區,維多利亞港的水位使中環海旁水浸,海水淹至德輔道中。在九龍半島,海水淹至彌敦道的南面。
維多利亞港內的輪船損傷亦十分嚴重,28艘共92,000噸遠洋輪船在颱風中擱淺或沉沒。
[编辑] 外部链接
註11947年前並沒有為颱風命名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