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露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吐露港(原稱大埔海,古稱大步海),是香港新界其中一個主要的內港,位於沙田區以北,大埔區以東,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出口處為赤門海峽,海水從此處流進香港東北面的大鵬灣。有多條河流流向吐露港,包括沙田城門河及大埔林村河。
963年,南漢在大埔置媚川都,在大埔海採集珍珠,到了宋朝時為巔峰,與廣東合浦(即今日廣西北海市)齊名。由於採珠業發達,大埔海亦稱「媚珠池」,而當地漁民則稱呼它為「珍珠江」。當地的採珠事業一直持續至明朝中葉才日漸式微。明朝洪武七年,曾因為採珠五個月僅得半斤,官方認為產珠已盡,決定放棄,並遷往合浦。
1937年香港發生丁丑風災,一個強烈颱風在1937年(歲次丁丑)9月2日凌晨正面吹襲香港,造成廣泛破壞。颱風在吐露港引起超過20英呎(6米)高的風暴潮,在大埔一帶傷亡慘重。
在吐露港北面大尾篤一帶的船灣,昔日是港內一個大海灣,1960年代由於香港水源缺乏,政府在船灣興建一條堤壩把海灣完全封閉,並把海灣內海水抽走建成船灣淡水湖。船灣沿岸曾經有多條鄉村,在興建淡水湖時遭拆遷。
1980年代,為改善新界北部來往沙田的交通,政府在沙田與大埔之間的吐露港南面沿岸興建吐露港公路,2000年政府又為吐露港公路進行擴闊工程,並在馬料水一帶進行填海,興建香港科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