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夷,又稱夷,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對東部自称"夷"的部族的称呼。随着商代的东夷逐渐融合到華夏中,东夷後來改為對东方外族的泛稱。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
夷意思是“平”。夷从大从弓,因此有所谓“東夷”即東邊的弓箭手的说法。
東夷是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並非單指某一族群。其認定範圍也隨之更改。從黃帝時期的山東,河南一帶,到中國東北,再到日後秦漢時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朝鲜和韩国认为:现代朝鲜人可能是东夷的一支。唐杜佑《通典》将朝鲜、新罗、倭、高句丽、流求等归入东夷,[1]明代严从简将日本、朝鲜、琉球归入东夷[2]。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Template:中国历史少数民族诸侯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