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散逸层 (>800km) |
热成层 (80km-800km) |
中间层 (50km-80km) |
平流层 (11km-50km) |
对流层 (0km-11km) |
中间层為地球大氣層的一層,又稱為中氣層,範圍自平流层頂部至85公里左右。
中間層(中間層的英語「Mesosphere」是由希臘語Mesos(意思『中間』)及Sphaira(意思『球』)演變而成的)是地球大氣層的一層,它位於平流層與熱成層之間。中間層位於離地面50公里至80公里的高度,在這一層內,氣溫會像對流層一樣隨高度上昇而下降。這層的動力特徵是大氣的潮汐,它是由低層的大氣向熱成層底部傳播的動量所帶領。
由於它位處於飛機所能飛越的最高高度及太空船的最低高度之間,所以這一層只能以一些副軌道的火箭進入。結果,這是人類認知最少的一層大氣。所以中間層與熱成層的底部常被科學家嘲笑作「Ignorosphere」[1][2](中文翻譯:忽視層)
在中間層頂部的氣溫可以低至-100℃(即-146°F或173K)[3],當中又會因緯度及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每天均有數以百萬計的流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在中間層裡被燃燒。流星體進入中間層後,會與中間層的氣態粒子相撞,引致鐵或其他金屬原子的高度集中。這種相撞大多會產生足夠熱力使這些下墜物會在它們到達地表前被燃盡。
中間層連同平流層被視為地球大氣層的“中層大氣”。所以位處於離地80公里上空的中間層頂(Mesopause)剛好與地球大氣層中最外的第二層-熱成層作分隔。這個高度亦同樣是湍流頂層的所在,在此之下各種化學物質都會因湍流旋轉之下而混和。超越這個高度後,各種化學物質的標高會有所不同。
夜光雲是出現於中間層的。
[编辑] 运动特征
相對於在中間層之下的平流層,氣溫會隨高度而增加,中間層與對流層一樣氣溫會隨高度按比例遞減。在中間層頂,高濃度的臭氧會吸引紫外線使平約氣溫徘徊在-2.5℃左右,甚至會高達0℃左右。但隨著高度增加臭氧濃度會隨之減少,所以在中間層頂的平均氣溫又會降至-92.5℃的低溫。因此,通常在中間層頂附近,是大氣垂直結構內最低溫的部分。這樣一來,那麼中間層豈不是應該會和對流層一樣發生對流活動嗎?但於中間層的平均氣溫遞減率卻比對流層的小,雖有少部份的對流活動發生,但相對地都較穩定,甚少發生高氣壓・低氣壓的現象。亦因為中間層的大氣密度非常之低,所以這層的熱力構造主要由氧分子把太陽的紫外線吸收進而把大氣加熱,與及二氧化碳放射出紅外線而冷卻兩者的平衡去決定。
在中間層比較有趣的是,夏季會比冬季處於一個氣溫更低的狀態。這是因為冬季時,從大氣下層的熱能會因大規模波動活躍而被輸送到此層。因此,夏季中間層頂的氣溫可以低至-100℃以下。如此低溫之下,像夜光雲般的特殊薄雲也有可能被觀測到。而在中間層頂以上的大氣所蘊含的原子・分子因受到太陽的紫外線影響而進行電離,增加了自由電子。這樣地大氣進行電離的一層稱作電離層,而當中最底的一層D層就位於中間層頂付近,即離地面50至90公里的高空,所以中間層頂部的電子密度處於一個比較多的狀態。
正如前述一樣,中間層不會發生高・低氣壓。但因為中間層的大氣密度非常之小,故像行星波之類的長周期波動,會以一個大的震幅從底層傳遞上來。根據這樣的波動現象,在震幅極端大的地方會形成力學上不穩定的部分。再者,這種波動現象亦同樣對其附近的大氣循環做成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