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互助客栈档案室/2005年12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编辑] 德累斯顿在两、三周前还有许多内容,怎么现在变的这么少了?
难道是我记错了?Mukdener|(给我留言)☎|我目前编写的条目,也许你也有兴趣参与哦 02:35 2005年12月1日 (UTC)
- 你肯定不是德累斯顿轰炸? -- Moses+✍
- 肯定不是,但是我不肯定德累斯顿之前的内容是否很多,也许是我真的记错了吧。Mukdener|(给我留言)☎|我目前编写的条目,也许你也有兴趣参与哦 11:45 2005年12月1日 (UTC)
从历史纪录看,一直很少啊。
[编辑] 請關注非中文重定向投票
Hi,各位,因為之前我較忙,維基百科又發生許多事情,所以之前我所主持的非中文重定向投票就耽擱下來了。無論如何,我是先該向各位道個歉,真是對不起,承蒙各位的關心。然而,這個投票總是要有個完結,我也花了些時間想了下該怎麼做,因此我先將roc提出一個較完整的方案作為表決方案A,希望大家在回顧過去的討論後,可以將它更加完善,當然,如果各位覺得完全扞格不入,也可以另提方案,我們是開放的。謝謝。--Theodoranian|虎兒 =^-^= 15:10 2005年12月1日 (UTC)
-
-
- 表決正式開始了。敬請關注!--Theodoranian|虎兒 =^-^= 15:22 2005年12月15日 (UTC)
-
[编辑] 成龙
成龍的条目质量太差了,是否有必要进行提升?--Mukdener|(给我留言)☎|我目前编写的条目,也许你也有兴趣参与哦 21:58 2005年12月1日 (UTC)
[编辑] 请问一个问题
刚才发现在“Category:香港演员”里有的人名不能归到统一的姓下,比如陳鍵鋒,本来明明有好几个陈姓演员都列在一起了,偏他自己又列了一个陳姓出来。我参照别的源码把他重归到“Category:香港演員”下结果就好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劉克宣也没归到刘姓里。Mukdener|(给我留言)☎|我目前编写的条目,也许你也有兴趣参与哦 22:20 2005年12月1日 (UTC)
- 这应该是刷新问题。以前分类显示是繁简分开的,现在合一了。但若条目本身没有发生过改动,分类显示是不会刷新的。只要对条目进行编辑,比如加个回车,就能正确显示了。--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 [[User talk:Louer|(talk to Louer)]] 23:06 2005年12月1日 (UTC)
[编辑] 计算机科学的分类
category: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母分类。但是里面的子分类和条目比较混乱,希望有关有识之士能够进行准确细致的细分。谢谢。--Hamham 03:28 2005年12月2日 (UTC)
- 发现英文版有两个分类:en:Category:Computer science、en:Category:Computing,这如何是好?--farm (talk) 04:49 2005年12月2日 (UTC)
- 我现在的做法是参照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520的分类来做,我们并不一定要跟英文版的分类完全统一。也许我们在分类上可以“赶英超美”。呵呵。--Hamham 04:57 2005年12月2日 (UTC)
- 又发现一个头痛的问题,英文中en:Computing跟en:Calculation是两个条目,而中文只是一个计算。--farm (talk) 05:39 2005年12月2日 (UTC)
- 我個人意見,computing其實是運算。--Hello World! (✉) 07:35 2005年12月2日 (UTC)
[编辑] 现在好像不支持除了图片意外其他格式文件的上传了?
传不上去--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5:21 2005年12月2日 (UTC)
[编辑] 條目出現亂碼
當我搜尋某未存在條目 點擊頁面中的 以此名建立此條目--------有google yahoo的那一頁 最上方標題卻出現亂碼 請教如何改善? 140.122.6.243 07:28 2005年12月2日 (UTC)Gscottfr
- 請在網頁左面的搜索框輸入。--Hello World! (✉) 07:34 2005年12月2日 (UTC)
[编辑] 新建、修订计算机类条目的建议
- 找到英文维基百科上的对应条目,看看是不是翻译更省事,记得将跨语言链接加上;
- 不要什么都往Category:计算机科学里面放,可以根据对应的英文条目的分类来,即使有的分类还没有创建,也可照写不误。--farm (talk) 13:51 2005年12月2日 (UTC)
-
- 这点不太同意。放在一个大category里,至少方便了后来的整理。希望创立者完全把分类搞得很妥当是不太现实的。分类需要经常地维护。而且光有全局的分类维护小组维护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学科内部分类需要专门的知识。大家可以多多对自己了解的领域进行维护。也可以作为兴趣小组的活动。--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5:35 2005年12月2日 (UTC)
-
-
- 我想是以大家的認知狀況儘量作吧,對條目完全沒概念的話放進最大分類計算機科學也是有幫助的,對電腦有點了解的話放在次一等分類(比如至少分軟硬體等等大方向)就幫助更大一點,如果了解得很清楚能最細分到適當的位置當然最理想的。
- 另外farm講到可以作一些較細的留紅字的分類(便於將來分類的進一步發展)是可以同意的,但希望只少能有一個藍字的分類在,不要讓一個條目變成完全孤立。
- 電腦相關條目真的是好一陣沒好好清理很亂了,我太外行所以都沒能幫忙作,感謝farm和hamham的整理。--ffaarr (talk) 01:28 2005年12月3日 (UTC)
- 其实我是个标准的电脑外行。只能把一些条目分到硬件、软件而已。呵呵。--Hamham 16:59 2005年12月4日 (UTC)
-
- 以上各位都说得不错,对于内行来说,分类最好能够一步到位,不过对于外行来说,暂且归到大类下,然后我们再定期进行清理。最怕的就是创立者一点分类都不做,这样这个条目很有可能就“永不得见天日”了。呵呵。。。--Hamham 16:59 2005年12月4日 (UTC)
[编辑] 操作完成
满洲国(不转换版) 's title is displayed to be "操作完成". Is this a bug ? This happens with both IE and firefox.--Mochi 16:00 2005年12月2日 (UTC)
- 好像是我用了“(管理员)回退按钮”以后发生的事情,同样的情况还有马耳他。哪位老大帮我看看是咋回事。最近wiki怎么老是跟我作对。。。呜呜呜。。。--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6:15 2005年12月2日 (UTC)
- 我重新保存了这两个页面,现在显示正常了。不过还是不明白“回退按钮”有什么bug。--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16:21 2005年12月2日 (UTC)
謝謝--Mochi 16:27 2005年12月2日 (UTC)
[编辑] 編世系表
目前在編伊達氏的世系表,有人能教下如何縮成如武田氏裡的世系表嗎?
另外編輯時底下的標點符號表怪怪的,點下會變成另一個樣。阿儒
[编辑] 歷史上的今天又再出錯?
根據依利諾州條目的数据,依利諾州是於1818年8月26日成為美國的第21州,但首頁的壓史上的今天卻說是12月3日。究竟誰是誰非? -- Kevinhksouth 03:54 2005年12月3日 (UTC)
- :)維基百科不能作為数据來源或參考用途呀。根據美國公眾電視台数据、美國駐斯德哥爾摩大使館数据、美國人口普查局数据,依利諾州是1818年12月3日加入聯邦,成為第21個州的。--roc (talk) 05:46 2005年12月3日 (UTC)
[编辑] 台湾三合一选举已经开始投票了
不再是未来预计要发生的事了,分类要改了,另外我怎么没找到正在发生的事的分类。-数字崇拜 07:10 2005年12月3日 (UTC)
-
- {{current}}模板自带分类。
- 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一部分了,怎么没人家上去?-数字崇拜 14:08 2005年12月3日 (UTC)
[编辑] 巴別的文字
漢語巴別的文字都有正簡兩行字,能否使用繁簡轉換,只顯示一行字。簡體用戶顯示簡體字,繁體用戶顯示繁體字。--Jasonzhuocn...._交流 08:50 2005年12月3日 (UTC)
[编辑] 遇到这种用户该怎么办?
此用户rich4最近在我讨论页把我留言都给删除掉了,还添加了我过去去除的侵犯版权且无关内容。所得版权都来自google的个别网页数字信息,之前我已经警告了他好多次,他毫不在乎。我对此抗议并且要求禁封此用户。-- User:222.164.168.38
想查的人到:
User talk:222.164.168.38 23:48 2005年12月2日
User talk:222.164.168.38 23:51 2005年12月2日
User talk:222.164.168.38 23:53 2005年12月2日
看看就知道了
--匿名用户
- 为了避免可能的误解,补充一句:该匿名用户删除的留言,除几个数字是引用外部数据外,其它都是我自己的留言,与外部资料没有任何关系。该用户所谓的“侵犯版权且无关内容。所得版权都来自google的个别网页数字信息”,我感到不知所云。--rich4 | talk 03:50 2005年12月4日 (UTC)
请仔细查明再说也不迟,您的留言我可从未删除掉(理由:您给我的3个链接我并未查到有删除的地方),但您在最后一次编辑时候(请查 - User talk:222.164.168.38 23:48 2005年12月2日)却把我最后所发的留言给除掉了,请问这算不算破坏行径?另外,删除部分(有关google的讨论部分,理由:与内容正题无关)我早添加注明了[本处有删除,原因:侵犯版权且无关内容」,这又有何不妥?还有有关于数字信息,因来路不明,也触犯到使用版权材料问题,我在之前已经建议你使用链接方式链接到有没有版权的材料,但你根本毫无在乎。-- User:222.164.168.38
以下是这位朋友今天又大肆编辑我的讨论页:
User talk:222.164.168.38 00:13 2005年12月4日 Rich4
- 你终于愿意看过去历史了?以前,我请了你那么多次你都不看?
- 好,自己看看
- “不调查研究,就信口开河”
- “是大马潮联会引述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的说法”
- “关于历史上有争议”(这段我分别写了两次,你把其中一次删掉了)
- 这三段是不是删掉了,这三段哪个字侵犯了版权?
- 而且这仅是一次编辑,还有多次,你都把我的留言删除,包括我引用上面三段话,提示你查一查的那次。那些被你删除的留言,我都还没说。
- 自己多次删除别人的留言,别人提醒了还不认;别人“删除”了你的一次,你就来大吵大闹了,匿名用户,你可真是双重标准啊。--rich4 | talk 04:30 2005年12月4日 (UTC)
我已经说了(也就是那部分),与内容无关的我必须删除,这有不妥吗?另外,“关于历史上有争议”那部分我并没有删除,你说我删掉了一次,试问阁下能给个链接吗?-- User:222.164.168.38
匿名用户,你多次说我用了“因来路不明,也触犯到使用版权材料问题”,请你在你所提到的2005年12月4日 Rich4 小 里面把这些资料找出来。--rich4 | talk 04:51 2005年12月4日 (UTC)
匿名用户,你可真逗,前一秒钟还说删除来,删除去,怎么后一秒中又来删除我的留言了?其它内容你看不顺眼也就罢了,打头的签名[[User:Rich4|rich4]]你也要把它删掉?我的签名得罪你什么了?--rich4 | talk 04:51 2005年12月4日 (UTC)
笑话,你不喜欢的内容就是“与内容无关”,这样的讨论有什么意思?再说,这又不是你的对话页,即使无关,你又哪来“我必须删除”的义务了?--rich4 | talk 04:51 2005年12月4日 (UTC)
网友,这话可不好,这可是我的讨论页,你必须搞清楚刚开始是你先与我在User talk:222.164.168.38 提出讨论的,你把主题写了“关于广东话”,难道这些你都你忘了吗?另外,麻烦你给个链接证明一下我是否删掉过一次“关于历史上有争议”那部分。你把我的讨论页弄得乱七八糟我也只有编辑回去,这是编辑,大肆编辑的时候肯定会有红字,但我并没有删除掉你的留言,不信可以查。-- User:222.164.168.38
- 你自己贴的那个User talk:222.164.168.38 00:13 2005年12月4日 Rich4就有。那一段在不同的地方有两次,给你一“编辑”,有一段就凭空消失了。--rich4 | talk 07:30 2005年12月4日 (UTC)
链接我看了,请问是那一段,别告诉我“那一段”,我用ctrl+f只查了你一个签名凭空消失了,包括我最后发言那段也给你删除掉了。-- User:222.164.168.38
- 202.156.6.54用户,你对别人的留言看也不看就回复。前面一屏就是,自己点击这里註解1: 。
- 另:别扯什么“无关”之类的借口了。你删了我的留言,这就是事实。莫非,“侵权”的桥段被拆了之后,你就剩下玩这种诸如“我删除的就是无关的”桥段的能力?亦或是继续通过签另一个ip的名,来自我幻想成那个ip讨论页的“主人”?--rich4 | talk 09:11 2005年12月5日 (UTC)
朋友,你对别人讨论页看不顺眼是你的事,可别把我讨论给整一团糟,是人都有眼睛在看你耍无赖,你可知道你有多恶心。另:你的留言我可一句也没删,删除部分我早已添加了注明。这是我讨论页,也是我IP,不过不是secondary IP,目前显示的是primary IP,别不懂装懂的样子。如果这不是我讨论页,你也用不着与我这假冒IP“主人”讨论问题,你既认为我不是该讨论页“主人”就不会与我讨论。
注:要是可以的话,我还请管理人员把我User:222.164.168.38 talk给锁了,我不想与再这种人纠缠不清,谢谢。-- User:222.164.168.38
[编辑]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問題
其實InterwikiBot是怎樣製造,運行的呢?他是自動添加還是自己操作?--者尺 (Talk) 12:13 2005年12月3日 (UTC)
- 應該是自動添加的,但bot不會作翻譯,所以加連結必須要這邊先有某個語言的連結(例如英文),而英文版也加上中文連結,這樣它才能循線去找到其他語言的連結作添加。--ffaarr (talk) 12:20 2005年12月3日 (UTC)
[编辑] cod模板的日期添加
提醒一下,小小作品模板的日期添加,要記得在個位數日的前面加上0,這樣在條目在分類中才會按日期排序,例如 {{cod|12|03}}。目前待提昇小小作品在大家幫忙之下,數量有稍減少, 還請持續幫忙關注。category:11月小小作品、category:12月小小作品,謝謝。--ffaarr (talk) 12:36 2005年12月3日 (UTC)
[编辑] 乾隆的乾字是否可以取消繁简转换?
今天编辑了大高玄殿条目,提交之后发现乾元阁被转换成了“干元阁”。 -- Magnae Virtutis [[User_talk:kallgan|ex Vicipaedia]] 13:35 2005年12月3日 (UTC)
- 这个问题以前好像就解决了,前两天不是说繁简转换出毛病了么?估计还每修好呢,再等等吧--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4:11 2005年12月3日 (UTC)
- 已经修好了,顶部的通告已经撤除了。请到Wikipedia:繁简体转换请求提出。--Wikijoiner 14:24 2005年12月3日 (UTC)
[编辑] 请管理员修正最近更改的两个错误
Special:Recentchange上两个小错误:图片评选中勋章菊的链接应该是Gazania_1.jpg,扩展名小写;另外新条目成了“新条目”。--Alexcn 02:48 2005年12月4日 (UTC)
-
- 已完成。--瀑布寒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这里暖和) 03:29 2005年12月4日 (UTC)
[编辑] 巴别到底是作什么用的?
“語言模板促進各種語言使用者的交流。其主要目的在於方便不諳他種語言的人,能夠在不同語言的維基版本中尋求協助。”也就是说,巴别的意义是方便持不同语言的维基人在各个语言版本之间找到能够提供交流沟通的帮助,而不是为了表示某个维基人能说几种语言、方言的。现在中文维基巴别里建立许多根本不存在对应维基版本的巴别,有必要吗?--Alexcn 03:06 2005年12月4日 (UTC)
- 英文版巴别还有会什么编程语言,用什么操作系统或浏览器,用几个屏幕,会演奏什么乐器,会唱什么声部,用什么度量衡,属于什么星座,是否吃素等一堆模板呢,我觉这也有一定互动交流的作用在里面,多一些也无妨。-- ran(留言) 03:33 2005年12月4日 (UTC)
- 当然有用,可以促进同类汉语语言/方言使用者或爱好者之间的交流。--rich4 | talk 04:43 2005年12月4日 (UTC)
- 歐賣嘎的……還 有 個en:template:User_nude 說「此用戶喜歡光着身體為維基百科作貢獻」…… -- tonync (talk) 04:44 2005年12月4日 (UTC)
[编辑] 關於category:日本動畫和category:日本動畫影集
如果介定將一些動畫的節目放在哪一個分類?我有一點不太明白。--Flame 08:27 2005年12月4日 (UTC)
- 如果是電視節目的動畫,應該放在日本動畫影集,日本動畫是一個較大的分類,其中包括動畫片(電影)、動畫影集,以及其他日本動畫相關的條目。--ffaarr (talk) 08:54 2005年12月4日 (UTC)
[编辑] 簡繁問題
對於廣大的華文使用群眾而言,可以確定的是繁體用戶卻是較簡體用戶要來得少,因此wikipedia在繁體介面也並不如簡體介面一般精詳,有因可循;但是放棄繁體實為不智之舉。
在此無有攻擊簡體華文之意,也不否定其存在之必要(我自己在速記時就常常使用),只是希望在繁體介面當有更普遍完善的編輯。
簡繁使用者雖多能兩相通曉,部分簡體中文是取自中國古字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但是
5000年的文字淵源無法恣意展揚,實是簡體華文上表現是非常可惜且嚴重的缺點,祈望有識之是能響應!
- 維基避免討論政治或非百科問題。包括介面文字在內,整個維基計畫都像左上方的標幟,是尚待完成的地球。依據中立、合作的基石原則,簡繁使用者有同等編輯權利。若發現繁體介面的不足,不妨具體指出,使其他編者及管理員可以對其修補改正。--roc (talk) 04:31 2005年12月5日 (UTC)
-
- 就以互助客棧的編輯頁而言,瞧瞧,编"辑"(簡體)工具在繁體轉換後還是编"辑"(簡體)
- 這可是冤枉....烏有所謂政治問題之討論阿。
- 就以互助客棧的編輯頁而言,瞧瞧,编"辑"(簡體)工具在繁體轉換後還是编"辑"(簡體)
-
-
- 問題沒那麼嚴重啦!請到參數設置頁將您的「界面語言」改為「中文(繁體)」試試看 ^__^ 采豫 02:32 2005年12月7日 (UTC)
-
[编辑] 邮件列表是不是可以顶置一下
这个东西对于不常上wiki的人挺有用的,是不是在显著地位推广一下:)--Smartneddy(Talk) 10:29 2005年12月4日 (UTC)
[编辑] 維基大說謊家
(移动自Wikipedia:聊天)-- ran(留言) 23:20 2005年12月4日 (UTC)
- http://www.nytimes.com/2005/12/04/weekinreview/04seelye.html
- December 4, 2005
- Rewriting History
- Snared in the Web of a Wikipedia Liar
- By Katharine Q. Seelye
- According to Wikipedia, the online encyclopedia, en:John Seigenthaler Sr. is 78 years old and the former editor of The Tennessean in Nashville. But is that information, or anything else in Mr. Seigenthaler's biography, true?
- The question arises because Mr. Seigenthaler recently read about himself on Wikipedia and was shocked to learn that he "was thought to have been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Kennedy assassinations of both John and his brother Bobby."
- "Nothing was ever proven," the biography added.
- Mr. Seigenthaler discovered that the false information had been on the site for several months and that an unknown number of people had read it, and possibly posted it on or linked it to other sites. ...
- ... Mistakes are expected to be caught and corrected by later contributors and users. ...
我以前一直反對英文版開高中條目,反對開太多质量堪慮的小維基。沒想到這次英文版出這麼大的紕漏,還出在兩位遇刺甘迺迪的關係人身上。而且據說錯了好幾個月沒被人發現。以下是鬧大以後的結果:
- A false Wikipedia 'biography' sparks reflection (copy of original; China Daily)
- A false Wikipedia 'biography' (copy; First Amendment Center)
- The Danger of Wikipedia (Editor & Publisher)
- Readers Respond to Wikipedia Article (Editor & Publisher)
- Complaints Over Wikipedia Accountability With Bios (Search Engine Watch)
- Wikipedia Is The Next Google (WebProNews)
- John Seigenthaler Sr. Criticises Wikipedia (SlashDot)
- Wikipedia slander? (CNet)
- Wikipedia and the nature of truth (CNet)
- Wikipedia In Hot Water Over False Bio (TechSmec.com)
- Trust No One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 A Wicked-pedia (CBS News)
- Journo moans at Wikepedia: Siegenthaler's Lisp (The Inquirer)
- Is Wikipedia a threat or a menace? (ZDNet.com)
- Wikipedia Bios Draw Controversy (TechNewsWorld)
- Wikipedia Hits a Wall (copy of above; Linux Insider)
- Snared in the Web of a Wikipedia Liar (The New York Times)
第一篇.cn的文章也許有中文版。 -- Toytoy 11:54 2005年12月4日 (UTC)
- 这真是维基的危机,任何人都能编写条目,当人数非常多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这种事情,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3dball 12:43 2005年12月4日 (UTC)
不太认同toytoy说的“质量堪慮的小維基”的问题,毕竟这件事是出在人气最旺,条目最多的英文维基啊,条目多才有人看,有人看才有人写,有人写才有人捣乱,有人捣乱才有人投诉,有人投诉也有人修复,这些都是成正比的,而且反而是维基越大越难搞,英文版上的最近更改的刷新速度简直快得惊人,管理员根本检查不完。所以我觉得,至少从运作的角度讲,小维基比较容易控制。
关于维基说谎的问题,我觉得维基百科是两个极端的折衷:一般的百科全书绝对权威,但是内容的广泛性难免受到约束;Internet的内容绝对广泛,但是内容却良莠不齐(并以莠者居多)。维基百科处于这两个之间,所以在权威性和广泛性两方面都有一定的取舍,这是由维基的运作方式而决定的,是“体制问题”。但是假如我们对维基进行“体制改革”,通过限制自由修改来保证维基的权威性的话,那么维基的时效性、中立性、广泛性也会受到影响,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顺便说一下,英文版正在讨论(en:Wikipedia:Village pump (policy)#Require registration (log-in) to edit)是否应该只允许注册用户作贡献,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ran(留言) 23:20 2005年12月4日 (UTC)
(移动完毕)-- ran(留言) 23:20 2005年12月4日 (UTC)
-
- 插一句,toytoy说的小维基的意思是那种几乎没几个人用的偏门语言维基,中文恐怕还是不算吧。--3dball 18:51 2005年12月5日 (UTC)
- 我建議在中文維基上10萬以後改設爲只有註冊用戶才能編。目前還在吸引更多人參加。也應該看到,目前絕大多數有用的修改還是註冊用戶完成的,IP總體來說是造成麻煩的,但很多用戶也是先編過幾次條目才註冊的。--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3:33 2005年12月4日 (UTC)
- 支持這個建議(5萬或10萬均可)。註冊是很簡單的事,甚至連真實的電郵地址都不需要,可見資格也寬鬆得「人人可註冊」。因此,即使只限註冊用戶編輯,依然可以做到「人人可編輯」。 -- Kevinhksouth 12:33 2005年12月5日 (UTC)
- 我建议中文维基过5万,就改成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够编辑,这样就可以取消封IP,如此一来,我用Tor也能参加编辑。--farm (talk) 00:36 2005年12月5日 (UTC)
- 维基百科永远是人人可编辑的, 必须允许 IP 用户编辑, 这也算是维基基本政策之一, 下面是 Jimbo 的原话
That's how Wikipedia works. That's all we do all the time. Anonymous edits are mostly good, but when we look into problematic edits in an effort to limit the waste of good people's time, a couple of things really strongly stick out: open proxies and Tor nodes. These are used almost exclusively for ill, almost never for good. So, we block them. But I don't like this. I want there to be ways for people who have genuine privacy needs to be able to edit Wikipedia. --Jimbo
反对禁止IP用户编辑,至少对于zh来说,开放的编辑一直以来都是维持维基百科内容正确的基石,如果禁止ip用户编辑,容易形成小圈子,条目的质量更没有保障-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3:20 2005年12月5日 (UTC)
-
- 所谓的人人可编辑,根本是不可能的。参加编辑,至少要会用计算机,会上网,哈哈。--farm (talk) 03:36 2005年12月5日 (UTC)
- 这并不是禁止ip用户编辑的理由,为什么在一些条目上维基百科会出现错误,是因为这些条目太“小众”了,条目本身就存在着一道高高的门槛,能够了解这些条目并且参与编写的人太少。保证维基百科内容的正确,只能尽可能降低参与的门槛,尽可能把小众的条目变得大众,条目本身的知识门槛我们无能为力,会用计算机会上网这个门槛我们也无能为力,我们能控制的是参与维基百科的门槛,如果希望通过禁止ip用户编辑的方式保证维基的质量,那只能让“小众”的条目更“小众”,让一个编辑者犯的错误更难被发现和改正,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4:44 2005年12月5日 (UTC)
- 对于大陆用户而言,注册才能保持“匿名”,不泄漏IP,哈哈。--farm (talk) 05:15 2005年12月5日 (UTC)
- 所谓的人人可编辑,根本是不可能的。参加编辑,至少要会用计算机,会上网,哈哈。--farm (talk) 03:36 2005年12月5日 (UTC)
参见1。 我想这个问题不是靠禁止IP用户编辑能够解决的。--用心阁(对话页) 09:59 2005年12月6日 (UTC)
维基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维基的一个很大的软肋,这矛盾让人左右为难,恐怕短时间很难解决。我的感受是我编写条目中如果出现错误,别人很少改正,基本上错误还是我自己改正的,至于说错误人人都会来发现和改正恐怕现在还是一种理想状态。也许对现状的采取容忍的态度是一个办法,等中文版壮大了,对这个问题也许就可以解决了,到那时全球的维基人也许已经有智慧解决这个问题(本人私下认为可能以后还会走上一条审查之路)。--黑眼睛 16:43 2005年12月6日 (UTC)
- 恐怕还是参与的人不够,现在维基上活跃的人也就是百十号人,稍微不那么热门的内容关注的人就很少了,我觉得你提到的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他维基人不熟悉你撰写的领域,有错误也看不出来。所以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常常是撰写者自己完成。不过话说回来,冷门终归是存在的,参与的人多了,现在的冷门也许就不是冷门了,但是还是会有新的冷门出现--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0:45 2005年12月7日 (UTC)
-
- 这里有篇文章,我觉得可以作为回应或者解释
[编辑] 请帮助翻译筹款活动通告
请帮助翻译筹款活动通告:m:Fund drives/2005/Q4 planning/Translations--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7 2005年12月5日 (UTC)
[编辑] 新条目推荐的更新速度太快了
从周五开始做wikidigest的邮件列表,发现这些天每天发出去的条数量都在7条左右,现在每天推荐的条目也就是三四条的样子,每天更新7条太快了,封锁维基以来编辑量下降,新条目也少了,是不是适当地压一压更新速度?我也好偷偷懒,两天出一期wikidigest--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3:18 2005年12月5日 (UTC)
- 其实这是一个需要动态调控的难题。前段时间设立投票制度,就是为了防止新条目过滥过多,而最近又出现新条目过少了。如果为此而改动固定的制度,不仅有滞后性,而且也很费力。我觉得有识之士最好能提出一个比较灵活的政策,对于更新频率等等也不用墨守成规。即使有时候快一点慢一点,对维基整体的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Hamham 06:20 2005年12月5日 (UTC)
[编辑] 遏制条目被无心破坏的小建议
据我所知,有些页面被破坏,并不是某个新加入中文维基的编辑者故意为之,而是他不小心删掉了一些代码或内容后,没有提前预览就直接保存。当他发现保存后的编辑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却不知道如何恢复,由于愧疚,他可能悄悄地离开了被破坏的条目。因此,为了不让这些新加入中文维基、编辑经验不足的朋友对编辑后的效果感到困惑,建议在编辑页面的醒目位置添加一行提示性的文字,请他们在保存编辑前多使用“显示预览”和“显示差异”两个功能按钮。这样做,应该能有效遏制条目被不小心破坏的情况发生。--漢龍 03:40 2005年12月5日 (UTC)
[编辑] 真是夠歡樂啊
[编辑] Itn紅字等規則
Itn紅字等規則的投票已經開始,敬請各位參與,截止日時:2005年12月11日0:00 (UTC)。謝謝。--roc (talk) 07:05 2005年12月5日 (UTC)
[编辑] 求教
為什麼北愛爾蘭足球代表隊的模板會變了這樣?我一直都有這個問題。--者尺 (Talk) 10:05 2005年12月5日 (UTC)
[编辑] Zh使用者分類
先聲明,這次討論不是貶低其他方言、討論方言重要性的討論。zh使用者分類下冒出了很多新的細分類,如zh-xiangnan(湘南土話)、zh-jin(晉語)等,但這些沒有人用之餘,分類別稱也似乎有欠公正:簡稱不跟隨RFC3066標準(zh-mandarin應作zh-cmn)、部分普通話拼音有錯(zh-pin是平話、應該是zh-ping)、平话甚至有爭議是否真的獨立於粵語(廣州話)。這些分類是否有必要存在?-- tonync (talk) 13:45 2005年12月5日 (UTC)
我想存在的必要性还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规范,哪些方言列入那些不列入用什么符号表示需要规范。巴别的作用无非是按语言将用户分类,在zhwiki只有汉语则类而不分,标签泛滥则分而不类,都是不好的分类规则--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00:42 2005年12月6日 (UTC)
可以参看一下ISO 639-3--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09 2005年12月6日 (UTC)
大家沒有什麼意見的話,我可以去整理一下。-- tonync (talk) 19:10 2005年12月6日 (UTC)
[编辑] 宣传照片
刚刚根据英文版修订了Template:Promophoto,希望大家能够帮忙翻译一下en:Wikipedia:Publicity photos--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45 2005年12月6日 (UTC)
[编辑] 請問一下
關於國家模版(TEMPLATE:HKG那些)的WIKIPEDIA頁的連結是什麼?--者尺 (Talk) 09:53 2005年12月6日 (UTC)
- 你指Wikipedia:國家及地區標示模板? -- Kevinhksouth 09:58 2005年12月6日 (UTC)
[编辑] 界面繁简转换问题 - 续
还是搞不明白:为什么我把中文界面和中文字体都调成繁体了,MediaWiki:Hist/zh-tw跟MediaWiki:Editthispage/zh-tw也检查过了,“编辑本页”和“历史”两个还是简体字?好像是系统问题?-- ran(留言) 03:25 2005年12月7日 (UTC)
- 還有頁頂的「不转换」、「繁体」和左邊的「帮助」、和「转到」。 -- Kevinhksouth 04:53 2005年12月7日 (UTC)
多谢指出,我尽量都改了过来。不过“停止监视”也是改不过来,MediaWiki:Removedwatch/zh-tw跟MediaWiki:Unwatchthispage/zh-tw我都检查过了,还是不行,怪啊……-- ran(留言) 05:11 2005年12月7日 (UTC)
[编辑] 如何使用“回退”功能
我写的联邦党人文集被一位仁兄移动到聯邦論,事后也不理会我的商讨。所以我希望按照处理两岸三地译名冲突的维基原则,进行回退。不过还不懂如何操作?请老手指点!--Hamham 08:43 2005年12月7日 (UTC):多谢多谢大家的讨论!那我就直接移动好了。顺便问问大家,我把联邦党人文集作为主要名称,没有什么问题吧?--Hamham 10:07 2005年12月7日 (UTC) 天啊到底应该叫什么啊?我做那个邮件列表的时候用的是联邦论--雪鸮◎海德薇 看看雪鸮 (talk) 10:41 2005年12月7日 (UTC)
- Google一下就知道了。而且从英文原文来说,翻译成“联邦党人”才是最贴切的。--Hamham 10:58 2005年12月7日 (UTC)
[编辑] 圖片下的說明的無特別規定?
請問圖片的說明可否如右圖所示,分大標題和小說明? 有無規定圖片說明中不能用二種不一樣大小的字?
P.S. 右圖及說明只是舉例,不是我所要討論的焦點。--百楽兔 11:51 2005年12月7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