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亭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桥和白塔
|
|
---|---|
所在 | 江苏省扬州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6-533 |
登录 | 2006年 |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的瘦西湖的莲花埂上,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
目录 |
[编辑] 历史
五亭桥是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驻扎在扬州的两淮盐运使高恒为了迎接乾隆南巡,开凿了从扬州城向西北直抵平山堂的莲花埂新河(即瘦西湖),并在莲性寺以北的湖面狭窄处建造了五亭桥,以便于南北通行。
1853年(咸丰三年),桥上五亭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五亭桥遂变成光秃秃的只有桥台的“无亭桥”。直到80年后的1933年,桥上的五个亭子才得以修复,耗资9700元,桥上中亭立《重修莲花桥碑记》,由陈含光撰文。
[编辑] 艺术特色
五亭桥的构思仿自北京北海金鳌玉 桥和五龙亭,因此乾隆南巡到此曾评价它有北海琼岛春阴的意境。这座桥的创造性在于将桥、亭合二为一,形成亭桥;又将五亭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屋面。桥上五亭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与拱形桥身比例适当,配置和谐。桥下列四翼,桥身正侧共有15个桥孔。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称:“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滉漾。”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五亭桥是瘦西湖风景区的点睛之作。桥的本身就是艺术品,游客来到桥上,又可以登高四望,欣赏周边的凫庄、梅岭春深、春台明、白塔、水云胜概等众多湖上胜景。
[编辑] 相关诗词
清:黄惺庵
- 扬州好,
- 高跨五亭桥。
- 面面清波涵月影,
- 头头空洞过云桡,
- 夜听玉人箫。
[编辑] 外部链接
页面分类: 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扬州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