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苏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简称苏,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东海之滨。省会是南京。
江苏省 | |
简称:苏 | |
省会 | 南京 |
面积 - 总面积 - 占全国面积% - % 水域面积 |
第24位 102,600 平方千米 1.07% 17% |
人口 - 总人口 (2003年底) - 占全国人口% - 人口密度 |
第5位 7405.8万 5.7% 721/平方千米 |
国内生产总值 - 总值 (2005年) - 占全国生产总值%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第3位 18272.12亿人民币 10.67% 24843.13人民币 |
行政区类别 | 省 |
![]() |
目录 |
[编辑] 历史
江苏得名于1666年,取自当时全省最大的两个城府“江宁府”的“江”和“苏州府”的“苏”。
[编辑] 春秋战国
在上古时代,江苏远离华夏文明的中心-河南西北部,是古代民族淮夷的家乡。周朝时接触增多,在江苏南部兴起了吴国 (定都无锡,春秋末期迁都姑苏,今苏州),是周朝的几百个诸侯国之一。春秋末期,吴国在国王阖闾时成为强国,在前484年击败位于今天山东的北方强国齐国,称霸中原。前473年,吴国被位于今天浙江东部的越国所灭,前333年,越国又被西面的强国楚国所灭,最终秦国在前221年消灭所有对手,形成统一的中国。
[编辑] 汉晋南北朝
在中国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江苏仍然是一个远离华北平原文明中心的邻水之地。当时江苏属于2个州: 北部的徐州和南部的扬州。三国时期,江苏南部是吴国 (222年-280年)的基地。317年,西晋遭受北方游牧民族侵略,汉族 贵族逃亡到江南,在建康(今南京)先后建立起东晋和随后的4个朝代 (南朝,420年-589年)。江苏北部则成为南北进行拉锯战的场所,时而属于南方,时而又属于北方。
[编辑] 隋唐
589年隋朝灭陈,重新统一南北,并完成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唐朝(618年 – 907年) 是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后期扬州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商业城市。江苏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
[编辑] 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 时,富裕商人阶层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得到发展,苏州和扬州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成为富裕和奢侈的代名词。今天江苏南部仍然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而中国大陆最富裕和国际化的城市上海,也是 江苏南部文化的直接延伸。 宋朝在江苏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 1127年,女真人的金征服了华北,流经江苏北部的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从此以后,江苏南北出现明显经济差距,文化差异也被强化。
13世纪,蒙古人控制了中国。元朝江苏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
[编辑] 明朝
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赶走了占据中原的蒙古人,起初定都南京。今天整个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在后来的江苏省境内共设有7个府,其中位于江南的有5个:应天府(南京)、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和镇江府;位于江北的只有2个:扬州府和淮安府。
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南北两京和两直隶并立200多年,江苏,特别是其南部苏州等地,主要由于其繁荣的纺织工业继续成为全中国的经济中心,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大小市镇星罗棋布,地价之高、赋税之重名列全国之首。同时这一带的文化水准也是全国最高的,产生的状元人数在全国科举考试中长期稳占一个很大的比重(清代的数字是全省占40%,苏州府占20% ),对全国的文化性格和审美趣味带来深远的影响。扬州和淮安2座府城因为是京杭大运河上漕运(南方粮食运往京城)和食盐贸易的控制点,因而名列中国长江以北少数几个最繁荣的城市之中。
洪武皇帝把长江南北差异很大的地区放在同一个行政区内。几个世纪以来,江南的富裕程度和影响力超过江北很多,顾名思义,江苏省(得名于江宁、苏州)是个立足于江南的省份。江北是中国南北方文化的接合点,从一方面看属于北方,同时又深受南方强烈的影响。
[编辑] 清朝
1645年,清朝军队攻占扬州和南京,俘虏南明弘光皇帝,随即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6年,由于江南省规模过大,分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清军在扬州、江阴和嘉定等地遭到激烈的抵抗,发生了扬州十日等惨剧。
在清代,江苏巡抚驻扎在苏州,安徽巡抚驻扎在安庆,在南京则设有节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江苏、安徽两省的乡试,则始终共用同一个江南贡院(在南京)。1780年以前,管理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也长期寄驻在南京,1780年安徽布政使迁往安庆以后,在南京另设江宁布政使一职,管理江宁(南京)、扬州、淮安、徐州4府和通、海2直隶州。江苏学政驻扎在江阴。另外在淮安府城驻扎有漕运总督,府城西北15千米处的清江浦(今淮安市主城区)则驻扎有南河总督(江南河道总督)。两淮盐运使驻扎在扬州。
清代江苏省在沿海地区增设了3个直隶州:太仓、通州(南通)和海州,并将徐州由直隶州升为府。由于人口大量增加,江苏南部许多县都一分为二,造成许多2个县共用1个县城的情况(民国以后消失),苏州城内甚至同时有3个县的县衙:吴县、长洲县和元和县,创全国最高纪录。
1840年代,江苏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江苏东南部原来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并设立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迅速发展成贸易、金融和国际化的大都会,后来于1927年终于正式脱离江苏成为独立的院辖市。镇江和苏州也设立过规模较小的租界。晚清时期,江苏南部还曾发生过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 – 1864年,发源于遥远的广西,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强烈影响达十余年之久。
[编辑]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最初几个月的首都是在南京。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全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江苏也更换了几次主人,北伐战争前夕是孙传芳。这一时期,江苏的民族工商业迅速崛起,无锡、南通和常州的纺织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中央政府,并在10年之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同时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包括修建了早期的公路网。1928年国民政府正式定都南京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江苏的省会则迁往镇江(1929年)。
1937年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中断了蒋的黄金时代。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3个月之久遭受日军残酷的南京大屠杀。沪宁铁路沿线的镇江等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后到1945年战争结束,南京是中国东部沦陷区汪精卫傀儡政府的首都。
战后中央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不久与立足东北与华北的共产党之间爆发了国共内战。其中1948年底在徐州附近一带进行的淮海战役导致了国民党的败退。1949年4月,共产党军队迅速渡过长江,攻占 南京,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但理论上南京仍然是中华民国的正式首都。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都迁往北京。建国初江苏省曾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1953年合并恢复江苏省,省会南京。
1980年代,江苏南部就以乡镇企业著称。但邓小平的经济改革起初的热点集中在南部海岸的广东省,其经济水平迅速超越江苏。1990年代初,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到重视,与上海联系紧密的两个江苏南部城市苏州和无锡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省会南京。同一时期,外资大量涌入苏南,与前期的民营企业支撑起了苏州和无锡的下辖县经济,江苏南北差距由此拉开。苏州五县市,无锡的江阴和常州的武进区占据了全国百强县的7席位。相较于此,南京的综合实力更为突出,为江苏省内最高。目前苏州市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已经逼近南京(参见江苏统计年鉴2006)。
[编辑] 地理
[编辑] 行政区划
省府: 南京
地级市 | 市辖区 | 县级市 | 县 |
南京(副省级) | 玄武 白下 秦淮 建邺 鼓楼 下关 浦口 栖霞 雨花台 江宁 六合 | / | 溧水 高淳 |
徐州 | 鼓楼 云龙 九里 贾汪 泉山 | 新沂 邳州 | 丰县 沛县 铜山 睢宁 |
连云港 | 连云 新浦 海洲 | / | 赣榆 灌云 东海 灌南 |
宿迁 | 宿城区 宿豫区 | / | 沭阳 泗阳 泗洪 |
淮安 | 清河 清浦 淮阴 楚州 | / | 金湖 盱眙 洪泽 涟水 |
盐城 | 亭湖 盐都 | 东台 大丰 | 射阳 阜宁 滨海 响水 建湖 |
扬州 | 广陵 维扬 邗江 | 仪征 江都 高邮 | 宝应 |
泰州 | 海陵 高港 | 靖江 泰兴 姜堰 兴化 | / |
南通 | 崇川 港闸 | 海门 启东 通州 如皋 | 如东 海安 |
镇江 | 京口 润州 丹徒 | 扬中 丹阳 句容 | / |
常州 | 钟楼 天宁 戚墅堰 新北 武进 | 金坛 溧阳 | / |
无锡 | 新区 锡山 惠山 滨湖 崇安 南长 北塘 | 江阴 宜兴 | / |
苏州 | 吴中、相城、平江、沧浪、金闾、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 | 吴江 昆山 太仓 常熟 张家港 | / |
[编辑] 交通
[编辑] 经济
據2006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佈江蘇省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為21548.36亿元,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廣東及山東),比上年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28685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598美元.次于浙江,居全国第二。

[编辑] 人口
200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474.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24‰,死亡率7.03‰,人口自然增长率2.21‰。
[编辑] 方言
[编辑] 江淮方言
扬州、淮安、盐城3市全部,南京(除高淳等)、镇江(除丹阳)、泰州(除靖江的沿江部分)3市大部,常州代管的金坛部分地区,溧阳小部,连云港市区及灌云、灌南2县,宿迁沭阳、泗阳、泗洪3县,南通市区(除南部)及如皋市、海安县全部与如东县大部、通州市小部。
[编辑] 吴语
苏州、无锡2市全部(但江阴、常熟、吴江的个别地方有很零星的苏北移民带入的官话分布,宜兴也有很零星的闽语分布),常州市区,金坛小部,溧阳大部,南通市区南部小部,南通代管的启东、海门2市全部,通州市小部,如东县小部,镇江丹阳市,南京高淳县,泰州靖江市大部。另外在苏北沿海,绵延至连云港沿海均有启东、海门两地于民国时期清末状元张骞带去的移民,该些移民及其后代绝大部分操苏沪嘉小片的启海话。
[编辑] 中原官话
徐州市全部,宿迁市区,连云港赣榆、东海2县
[编辑] 文化
江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文化重心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唐汉以前的江淮地区到唐汉以后的江南地区的转移。江苏在文化上有“吴韵汉风”之说,江南地区属于吴文化圈,而徐州、连云港等淮北地区则属中原文化和北方语系地带,两者之间为吴韵汉风两相浸润的江淮地区。
全省共有2处世界遗产、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京杭大运河的江苏段)、64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南京钟山、云台山、蜀岗瘦西湖、三山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楚州
-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高邮、泰州、常州、江阴、兴化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市周庄镇、吴江市同里镇、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太仓市沙溪镇、姜堰市溱潼镇、泰兴市黄桥镇
[编辑] 旅游
2003年末国内旅游收入975.0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1.3亿美元。
[编辑] 教育
江苏是中国的教育大省。2003年全省拥有普通高校105所,本专科在校生85.97万,研究生在校生5.36万。普通高校数和在校人数均居全国首位。普通高中在校生124万,普通初中在校生370.35万,小学生人数579.39万。
江苏共有89个国家重点学科,88位在苏工作的两院院士,11所211工程高校,10所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江苏的国家重点学科、两院院士、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博士点、硕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教育部属“985工程”大学
教育部属“211工程”(不含985)大学
国防科工委属“211工程”大学
省属“211工程”大学
省属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通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南京财经大学
- 徐州师范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扬州大学
- 江苏大学
- 江苏工业学院
- 南京工程学院
- 淮阴工学院
- 盐城工学院
- 淮海工学院
- 常州工学院
- 徐州医学院
- 南京晓庄学院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淮阴师范学院
- 苏州科技学院
- 盐城师范学院
- 南京审计学院
- 南京体育学院
- 南京艺术学院
- 江苏警官学院
[编辑] 宗教
[编辑] 基督教
可统计信徒约120万人,大部分集中分布于北部宿迁、淮安、盐城、徐州、连云港5市。
在江苏北部,仅原真耶稣教会的信徒就有20万人。 南京的金陵神学院是中国基督教唯一的全国性学府。
在一些城市里保留了一部分过去传教士所建的老教堂,如南京的圣保罗堂、汉中堂和苏州的圣约翰堂、乐群社会堂、思杜堂。近年来,江苏南北各地又新建了一批大型教堂。
[编辑] 天主教
可统计信徒21万人。
[编辑] 伊斯兰教
- 南京三山街净觉寺
- 镇江山巷清真寺
[编辑] 佛教
[编辑] 道教
- 苏州玄妙观
- 句容茅山道院
[编辑] 建国后主要领导人
- 省委书记
(截止至2006年1月)
- 省长
(截止至2006年1月)
[编辑] 国际友好省份
维多利亚州 1979年11月18日
爱知县 1980年07月28日
江原道 1984年11月08日
安大略省 1985年11月21日
纽约州 1989年04月21日
埃塞克斯郡 1992年07月16日
北威州 1992年08月01日
托斯卡纳大区 1992年09月18日
福冈县 1992年11月04日
旁遮普省 1993年12月28日
巴登符滕堡州 1994年04月23日
北布拉邦省 1994年09月09日
全罗北道 1994年10月27日
米纳斯吉拉州 1996年03月27日
威尼托大区 1998年06月22日
东约特兰省 1999年03月22日
莫斯科州 1999年08月20日
那慕尔省 2000年05月07日
自由州省 2000年06月07日
小波兰省 2000年11月16日
南芬兰省 2001年05月11日
大西洋省 2001年06月04日
马六甲州 2002年09月18日
[编辑] 外部链接
- 中国江苏(官方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行政区划(省会:南京市)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