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侯寶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满族,北京人,先學演京劇,後改說相聲。1940年起,與郭啟儒搭檔,合演對口相聲。侯寶林是極負盛名的表演藝術家,注重相聲的理論研究,著有《相聲溯源》、《相聲藝術論集》等,被譽為相聲界的一代宗師。
目录 |
[编辑] 生平
自幼家境貧寒﹐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2歲開始學藝。初學京劇﹐不久改習相聲﹐先後拜常寶臣﹑朱闊泉為師。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撂地”演出。
1940年成名於天津﹐正式在劇場和電台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立志相聲革新﹐1950年參加北京相聲改進小組﹐努力創作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在剔除舊相聲糟粕﹐純潔相聲語言﹐提高相聲藝術趣味和格調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勣。1955年參加中央廣播說唱團﹐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大量相聲節目﹐多次深入工廠﹑農村和全國各地演出﹐對擴大相聲影響﹐提高相聲在藝術領域中的地位﹐做出了貢獻。1979年退出藝術舞台﹐專事曲藝理論研究﹐與其他曲藝工作者合著了《曲藝概論》﹑《相聲藝術論集》﹑《相聲溯源》等著作。侯寶林先後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並應聘為北京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
[编辑] 作品
有作品集《侯寶林相聲選》(1980),其中有與其他人合作的相聲新作﹐有經他加工﹑整理過的傳統作品。代表作有﹕《婚姻與迷信》﹑《一貫道》﹑《妙手成患》﹑《夜行記》﹑《戲劇雜談》﹑《戲劇與方言》﹑《改行》﹑《關公戰秦瓊》等。這些作品大多具有犀利的諷刺鋒芒和強烈的藝術效果﹐為堅持相聲積極反映現實生活﹐努力塑造人物形像﹐發揮諷刺藝術特長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编辑] 藝術成就
侯寶林的相聲風格清新﹑灑脫﹑含蓄﹑優美﹐追求寓莊於諧﹑意高味濃的美學境界。他藝術態度嚴肅﹑認真﹐舞臺風度親切﹑自然﹑樸實﹑大方﹐語言節奏清晰﹑明快﹐形體動作自然﹑和諧並強調酣暢和含蓄﹑知識和趣味﹑評論和形像的結合。他善於摹擬各種方言市聲﹐摹擬各種類型人物的形態和多種戲曲流派的演唱風格。他的相聲表演不僅為中國人民所熟悉與喜愛﹐也為一些國際人士所矚目。1980年曾應邀赴日本訪問﹐考察了日本民間喜劇藝術漫才﹑落語的情況。
[编辑] 經典相聲段子
- 北京話
- 改行
- 關公戰秦瓊
- 講帝號
- 空城計
- 賣布頭
- 三棒鼓
- 歪批三國
- 戲劇與方言
- 戲劇雜談
- 戲迷
- 相面
- 陰陽五行
- 賊說話
- 捉放曹
- 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