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相声是中国戏曲曲艺之一。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目录 |
[编辑] 相声历史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20世纪20年代,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1949年后,相声普及很快,成为中國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但是一般来说,相声界把朱绍文(穷不怕)称作他们的祖师爷。
[编辑] 相聲在台灣的發展
1949年,魏龍豪(魏甦)和吳兆南結識,在中視以及警察廣播電台一同主持相聲節目。隨後在1967年起收集資料灌製『相聲集錦』、『相聲選粹』、『相聲捕軼』以及『相聲拾穗』。
隨後,由表演工作坊(簡稱『表坊』)於1985年推出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李國修主演)後造成轟動。接著,『表坊』於1989年推出了『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由李立群、金士傑、陳立華三人主演),1991年推出『臺灣怪譚』(李立群單口相聲),1993年年推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由李立群、馮翊綱重新詮釋),1997年推出『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馮翊綱,趙自強,卜學亮主演),2000年推出『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趙自強,金士傑,倪敏然主演),在2005年推出『這一夜,Women 說相聲』(方芳,鄧程惠,蕭艾主演)。
在1988年四月,馮翊綱,宋少卿組成相聲瓦舍(隨後加入黃士偉),開啟了舞台劇融合相聲藝術的創作表演。在2004年7月8日,輔佐『可以演戲劇團』推出第一部作品『給我一個膠帶』。
1993年台北曲藝團成立,除相聲外,並推出許多中國特有的說唱藝術,如雙簧、數來寶、快書、京韻大鼓、梅花大鼓、河西大鼓、單弦、太平歌詞等。
在2004年,藝人倪敏然與夏禕、乾德門合演『大宅,門都沒有』,同年和倪嘉昇父子二人共同推出『沒大沒小說相聲』,於2005年5月,獲台灣第16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曲藝專輯獎。
[编辑] 工具
[编辑] 大陆著名相声演员
- 第一代相声演员:张三禄
- 第二代相声演员:朱绍文(窮不怕)、阿彦涛、沈春和 等
- 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徐有禄、范有缘 等
- 第四代相声演员: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周德山(周蛤蟆)、马德禄、焦德海 等
- 第五代相声演员:张寿臣、郭荣启、马三立、郭启儒、常连安、朱阔泉等
- 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赵佩茹、王凤山、马志明、尹笑声、常宝堃、常宝华、常宝霆、朱相臣、杨少华等
- 第七代相声演员:马季、苏文茂、唐杰忠、李伯祥、杜国芝、高英培、师胜杰、常贵田、侯耀文、牛群、赵振铎、范振钰等
- 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尹卓林、李金斗、郭德纲等
- 师承关系
[编辑] 台灣相聲演員
- 早期演員(第七代):陳逸安、吳兆南、魏龍豪(魏甦)、周胖子
- 相聲瓦舍:馮翊綱、宋少卿、黃士偉
- 台北曲藝團: 樊光耀、劉越逖、郭志傑、劉增鍇、朱德剛、侯冠群、郎祖筠
- 表演工作坊:金士傑、趙自強、李立群、方芳、蕭艾、鄧程慧
(以上或為演員,或為其他類型之藝人)
[编辑] 经典剧目
[编辑] 传统相声
[编辑] 新相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