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cn:博诺;zh-tw:波諾
波諾 | ||
---|---|---|
波諾於U2的記者會(2000)
|
||
背景資料 | ||
本名
|
Paul David Hewson | |
別稱
|
Bono | |
出生
|
1960年05月10日 | |
來自
|
愛爾蘭 都柏林 | |
搖滾 後龐克 另類搖滾 |
||
職業
|
音樂家 作曲家 社會活動家 |
|
演唱 結他 |
||
相關
|
U2 | |
網站
|
http://www.U2.com/ |
zh-cn:博诺;zh-tw:波諾(Bono,1960年5月10日—),原名保罗·大卫·休森(Paul David Hewson),爱尔兰zh-cn:乐队;zh-tw:樂團U2的主唱兼旋律吉他手,乐队大多数歌词皆出自博诺之手。博诺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为推动减免非洲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和艾滋病问题游说西方各国以及梵蒂冈教廷。并曾以教皇特使的身份参加八国财长会议。
[编辑] 生平
原名保羅的博诺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是家里的第二子。當邮局职员的父亲包伯·休森(Bob Hewson)是名天主教徒,母亲艾芮絲(Iris)則是新教徒,两人間宗教互異的婚姻在当时的爱尔兰是非常少见的。保羅本人被母亲作为新教徒养大,但是因为小时候的顽皮行径,被街坊邻居称作“小反基督徒”。因为家庭的特殊,以及都柏林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在一个充满轻微暴力的中下层环境中长大,周围的孩子会因为与众不同而和他打架。他也必须坐公车去比较远的都柏林教堂山高中(Mount Temple High School)上课,愛爾蘭第一所合一學校。這所学校同时招收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孩子。
在他13至14岁時,保羅的外祖父去世,而他的母亲在参加完自己父亲的葬礼之后很快病倒,并因为脑溢血在二週後离开了人世。母亲的去世对他影响很大,他在在不少U2的歌詞中也有寫到他的母親,例如「Out of Control」、「I Will Follow」、「Tomorrow」、「Lemon」、「Mofo」等。
[编辑] 藝名
他与当时比较好的几个朋友,包括古奇(Guggi,原名費毆南·哈維;Fionan Hanvey),蓋文·弗萊德(Gavin Friday,原名德瑞克·羅文Derek Rowen,兩人勻是另一個與U2關係匪淺的樂團「處女梅」Virgin Prunes的成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叫利普頓村(Lypton Village)的秘密音樂社團,想要用音乐这种方式摆脱掉生活的不快。
在利普頓村中,所有的村民(會員)都不使用原名,而是改用一個由其他村民們決定、最能代表當事者本身特質的綽號互相稱呼。起初他的綽號是Bono Vox,源自附近一家助聽器材店的店名Bona Vox。保羅當時並不喜歡這名字,但在得悉Bona Vox是指「好嗓音」後就接受了。其後Bono Vox被簡化成Bono,也就是他現在廣為人知的藝名「波諾」。波諾不單是他的藝名,甚至他的親友也以此來稱呼他;他的妻子艾利稱呼他為「B」,也就是Bono的首字母。
[编辑] 個人生活
波諾於1975年於高中认识了愛麗生「愛麗」史都華(Alison "Ali" Steward),愛麗担当了他临时母亲的职责,照顧他日常飲食及確保他成功到達學校。兩人於1982年8月21日結婚,並由U2的貝斯手亞當·克雷頓擔任他的伴郎。婚後兩人育有兩女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