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鸟形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鸟形龙 保护现状:化石 化石年代:上白堊紀 |
||||||||||||||||||||
---|---|---|---|---|---|---|---|---|---|---|---|---|---|---|---|---|---|---|---|---|
分类 | ||||||||||||||||||||
|
||||||||||||||||||||
学名 | ||||||||||||||||||||
Archaeornithoides deinosauriscus Elzanowski et al., 1992 |
原鸟形龙(學名Archaeornithoides)是一不確定的手盜龍類恐龍,於蒙古Bayn Dzak的上白堊紀的Djadokhta地層中被發現。遺骸包含了一個幼龍的頭顱骨碎片,連同上頜骨及齒骨,與及一些在河道沙岩發現的顎骨,由Elzanowski等人於1992年所描述。[1]
原鳥形龍的屬名是指牠「與古代鳥類相似」的意思,但亦暗示了牠是一種細少體形的恐龍。這個屬名亦與一屬生活於侏羅紀北美洲的蜥鳥龍相似。
原鳥形龍被認為是最接近鳥類的恐龍,在前上顎骨及上顎骨之間有著縫合處及缺少齒間板。但是對此細小肉食性動物的系統發生分析顯示牠與傷齒龍科及馳龍科相似,使得牠在手盜龍類分類中的位置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