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同行评审/美國內戰起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编辑] 美國內戰起因
未能入选特色条目 這篇文章內容詳盡, 是從英文維基翻譯來的,我覺得值得注意,希望大家能提一些意見加以改進。-- 無墓孤魂 13:11 2006年3月11日 (UTC)
- (=)中立,内容足夠充足了,但是是否可以稍微減少紅字數量--積積 Shall we talk? 22:57 2006年3月13日 (UTC)
- 此外,文中語言也需要稍微潤色。--積積 Shall we talk? 22:59 2006年3月13日 (UTC)
- (-)反对,條目名稱問題很大。在中文裡,使用南北戰爭者遠多於美國內戰,況且百科條目中是以南北戰爭為名,美國內戰僅僅是重定向頁。如仍使用目前的條目名稱,則已造成命名上的混淆。阿儒 |
- (+)支持,建议从南北战争中分裂该条目,作为引读条目。信陵使信陵使 02:16 2006年3月18日 (UTC)
- (-)反对,歐化詞句較多,仍需要修改。內容本身則大致OK。-- tonync (talk) 18:44 2006年3月20日 (UTC)
(-)反对,條目長度不應超過60K,法有明文。此條目長度已超過77K,而且找不到可以一分為二的點,故無從符合規定長度,只好割捨。雖然如此,仍推薦諸位讀讀本條目,尤其是英文版,即Origins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無論在措詞之妥適上或觀點深入程度上皆高於American Civil War條目.而就翻譯而言,既無連for nothing也譯不出來的情形,亦無“他疑似”這種病句(有一個小誤解不得不解釋一下:“他疑似”不是台式中文,中文有一定根基的台灣人不會寫出這種病句)。紅字與同時接受評選的翻譯條目相比,亦不為過多。當然紅字多是事實,這也間接顯示相關條目在中英文版本中,厚實程度的差異。相關條目在中文中屬於冷門(評選回應之冷清也是間接的證明),實非人力可強。不過本條目也因此獲得犀利而有用的針砭,而非言詞泛泛之“人情票”。既然在條目長度與紅字之多寡上非短時間內可以治本,本條目不適於成為特色條目。雖說未曾註冊,此票不能算數,仍應表達一下立場。64.60.21.62 19:35 2006年3月20日 (UTC)IP用戶無投票權。
- 意見--紅字多不是問題,並不影響該條目的內容, 紅字是讓有心人去寫相關條目,條目名稱的爭議並不是大問題--無墓孤魂 10:40 2006年3月21日 (UTC)
- 意見--存檔的時間眼看就到了,強烈建議存檔時將編輯之歷史一併存入,以讓後人見及,“嘴的理由”及“你老”等精闢之評論事實上已是淬煉過的文字,而非初稿。大家看看,心底笑笑之後,千萬別再把這種中文當成台式中文,在台灣,一般人的中文程度不是這樣的。64.60.21.62 00:06 2006年3月24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