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惠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呂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號恩祖,南安樸兜(今屬南安市水頭鎮)人。
[编辑] 生平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受到歐陽修、曾公亮、王安石等人的賞識。精明賢能,不畏權貴,极力推行变法,是“王安石变法”的第二把交椅。熙寧二年(1069年)與司馬光展開了辯論,以漢朝的制度沿革,駁倒司馬光,取得重大勝利。
熙寧七年,王安石被第一次罷相。呂惠卿臨危受命,出任參知政事。呂惠卿在推行新法的同時,又與荊公子王雱同修《三經新義》。王安石称“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熙寧八年,鄧綰等人攻擊呂惠卿,呂惠卿罷政,在太原期間,整頓西北軍,多次抵抗西夏的入侵。宋徽宗時,又受到蔡京等排擠。政和元年(1111年),以觀文殿學士、光祿大夫辭官歸里,不久病死。著述甚丰,有《文集》、《孝经传》、《道德经注》、《论语义》、《庄子解》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