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信芳(1895年1月28日-1975年3月5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老生麒派创始人。原籍浙江宁波慈溪。
目录 |
[编辑] 生平
周信芳出身梨园世家,1895年出生在江苏北部清江浦。自六歲起学习京剧艺术,七岁時在杭州登台演娃娃生,艺名“七龄童”。1907年在上海演出时傳單誤植为“麒麟童”,其後便一直沿用。十一歲起師事譚鑫培學老生;曾在北京的科班「喜連成」做伶工因而經通武生。他幼年时嗓音条件极好,但由于演出繁重,变声期后嗓音败坏,显得沙哑低沉。然而他能构巧妙利用有限的自身条件,把不利因素转化为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唱腔古朴沉郁、道白苍劲铿锵的麒派声腔艺术;他的形体表演技巧的更是有口皆碑,他的基本功深厚扎实,舞蹈动作准确而优美,武打动作火爆中不乏稳健,扑跌敏捷俐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随心所欲的综合利用所掌握的一切表演技巧来表达剧中人物深层次的心里状态和思想感情,真正做到利用技巧塑造人物的目的,得以和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被视为三十年代以来活跃于京剧舞台上的,最全面两位表演艺术大师。
周信芳不但是位京剧名家,也是一位爱国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排演《文天祥》《徽钦二帝》等新戏,以激发人们的爱国心,提高人们斗志。
因與當權者對京劇藝術上的意見分歧,反應時事的新戲成為他的罪狀書。周信芳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清算,1968年3月24日被捕入獄;一年後被軟禁在家中,直到心臟病發逝世。直到死後始獲得平反,1978年8月16日在上海舉行了周信芳的國葬儀式。骨灰供奉於上海龍華革命公墓。
[编辑] 時事新戲創作
[编辑] 家族關係
- 父:周慰堂
- 第一任妻子與三名子女
- 第二任妻子:裘麗琳
- 長女:周采藻
- 次女:周易(采蘊)
- 三女:周采芹,演員
- 長子:周少麟(菊傲),演員
- 次子:Michael Chow(周英華)
- 四女:周采茨。
[编辑] 相關出版品
[编辑] 書籍
- 周信芳演出劇本選集:中國戲劇家協會編(北京,1955年)
- 周信芳文集:(北京,1982年)
- 周信芳藝術評論集:中國戲劇出版社編輯部編(北京,1982年)
- 夜深沈: 浩劫中的周信芳一家:樹棻著(福建,1984年)
- 我的公公麒麟童:黃敏禎著(台北,1984年)
- 周信芳演出劇本唱腔集:(上海,1986年)
- 上海的女兒-周釆芹自傳:周采芹著(香港,1989年)
- 上海的女兒-麒麟童之女周釆芹自傳(台北,1990年)
- Daughter of shanghai:Tsai Chin, Chatto and Windus(1988)
- Daughter of shanghai:Tsai Chin, St Martins Pr(1989)
- Daughter of shanghai:Tsai Chin,Corgi(1990)
- Daughter of shanghai:Tsai Chin, St Martins Pr(1994)
- 京劇流派唱段薈萃(周信芳、譚富英):(北京,1992年)
- 周信芳藝術評論集續編:周信芳藝術研究編 (北京,1994年)
- 麒麟童先生百歲誕辰紀念特輯:曹駿麟編輯(台北,1994年)
- 周信芳與麒派藝術:李曉、黃菊盛主編(上海,1994年)
- 生死劫:周易口述、樹棻著(香港,1994年)
- 周信芳傳:沈鴻鑫,何國棟著 (河北,1996年)
- 周信芳評傳:沈鴻鑫著(上海,1996年
- 梅韻麟風/梅蘭芳周信芳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梅蘭芳周信芳誕辰100 周年紀念委員會學術部主編(北京,1996年)
- 周信芳/海派京劇宗師:陳鳴著(上海,1999年)
- 梅蘭芳周信芳和京劇世界:沈鴻鑫著(上海,2004年
[编辑] 錄音出版品
- 蕭何月下追韓信 (香港,1962年)
- 周信芳誕辰一百週年精品紀念 : 京劇藝術大師1895-1975(香港,1991年)
- 周信芳(麒麟童)誕辰一百週年精品紀念(台北,2000年)
- 梅魂芳韻:梅蘭芳周信芳百年紀念特刊(台北,1994年)
- 梅魂芳韻:梅蘭芳.周信芳百年紀念專輯(台北,2002年)
- 二堂舍子(上海,1995年)
- 斬經堂(上海,1997年)
- 周信芳(台北,1997年)
[编辑] 影像出版品
- 徐策跑城;下書殺惜(台北(年不詳)
- 徐策跑城;下書殺妻(台北,1990年)
- 伴飛-周信芳的一天(年地不詳)
- 名家京劇寶典-名家名段1(安徽,年不詳)
- 宋士杰(四進士)(年地不詳)
- 中國京劇-流派精選(年地不詳)
- 老生唱段精選-京劇(北京,年不詳)
- 描容上路;掃松下書(天津,年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