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教裡,出家修行並受具足戒的成年男子稱之為比丘,而和尚則有德高望重之出家人的意思。請參考以下說明:
[编辑] 釋義
梵語 upâdhyâya,巴利語 upajjhâya。指德高朢重之出家人。又作和上、和闍、和社、殟社、鶻社、烏社。音譯為鄔波馱耶、優婆陀訶、郁波第耶夜。意譯親教師、力生、近誦、依學、大眾之師。和尚為受戒者之師表,故華嚴、天台、淨土等宗皆稱為戒和尚。後世沿用為弟子對師父之尊稱;「親教師」與今日研究所指導教授意義相應。
然和尚一語乃西域語之轉訛,如龜茲語 pwâjjhaw 等之誤轉。亦有謂印度古稱「吾師」為烏社,于闐等地則稱和社、和闍(khosha),和尚一語即由此轉訛而來。又鳩摩羅什譯此語為力生,意指弟子依師而生道力。
據大智度論卷十三載,沙彌、沙彌尼之出家受戒法,應求二師,一為和上,一為阿闍梨;和上如父,阿闍梨如母。意即捨本生之父母而求出家之父母。在西藏喇嘛教之四種階位中,以和尚為最上之第四位,其權力僅次於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住持諸大寺。日本佛教僧官階位中,有大和尚位、和尚位等稱呼,後則轉為對高僧之尊稱。〔四分律卷三十三、卷三十九、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一、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宋高僧傳卷三、玄應音義卷八、翻譯名義集卷四、慧琳音義卷十三、禪林象器箋稱呼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