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義市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建於1989年,是全台灣最早建成的一座二二八紀念碑,也是唯一一座完成於1990年以前的二二八紀念碑,現在已經成為嘉義市重要的瀏覽景點之一.
目录 |
[编辑] 紀念建物
- 目前台灣用來紀念二二八事件的紀念碑或紀念公園有數十座之多,其中以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的紀念碑最為有名,但最有價值的,是最早,且唯一在1980年代就建造的,也就是嘉義市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這也是唯一有設計者因設計紀念碑入獄的紀念碑.
[编辑] 唯一於1980年代興建的二二八紀念碑
[编辑] 興建緣起
- 1989年初,在一場民進黨與台灣原住民聯合起來、試圖打破吳鳳神話的集會遊行活動中,群眾將原本豎立於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拉下來,並決議改建二二八紀念碑.
- 因當時情勢敏感,那個時候的嘉義市長張博雅不敢正面答應,民眾則用已事先準備好的木板建起二二八紀念碑,先行安置於基座上.該紀念碑呈和平鴿造型,由素有民主畫家之稱的詹三原先生所設計.
- 二二八紀念碑觸動了國民黨政府的敏感神經,於是利用獅子會的名義,在吳鳳銅像原址豎立和平鐘,張博雅市長為安撫憤怒民眾,決定另尋地址興建二二八紀念碑.
- 二二八紀念碑隨後交由詹三原進行重新設計,民進黨及該黨嘉義市黨部當時的主委陳英華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提供了相當多的協助,並在張博雅市長堅持下,才順利動工,期間相關人士均遭受國民黨的恐嚇及警方監聽.
- 原設計為四層樓高度,但因預定位置的彌陀路地基過小,故縮小規模為現今大小.
- 設計期間曾遭人多次惡意破壞,致使設計人及監造小組派人至工地24小時站崗,期間包商亦曾受多次暴力攻擊.
- 1989年8月19日,終於舉行落成典禮.
- 落成後仍多次遭人惡意破壞.
[编辑] 造型意涵
- 杯體成錐形,純白外觀上呈現二二八事件發生日期,即1947與228字樣,以單純外觀表現當時的肅殺氣氛與此事件的嚴肅意義.
- 碑文有三面,分別是建碑經過,建碑精神和二二八事件簡史.
- 因純白造型常遭破壞,市政府後來將碑上1947字樣塗上灰色反光漆,以助夜間行車安全.
[编辑] 位置
[编辑] 意義
- 該紀念碑為全球首座二二八紀念碑,是相當富有時代意義的一座建物.
- 設計者詹三原亦因設計該座紀念碑,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服刑一年半,成為最後的白色恐怖受難者之一.
- 解嚴後,各地政府紛紛建立二二八紀念碑或二二八紀念公園,而且規模一間比一間大,但最小且最有代表性的,仍是嘉義彌陀路二二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