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诺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米·诺特(Emmy Noether,1882年3月23日-1935年4月14日)是20世纪初一个才华洋溢的数学家。她善于藉透彻的洞察建立优雅的抽象概念,再将之漂亮地形式化。
她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Bavaria)埃朗根(Erlangen),取名阿马莉·诺特(Amalie Noether)。她的父亲马克斯·诺特(Max Noether)是杰出数学家,埃朗根的教授。她早期没有显露突出数学才干,十多岁时还比较喜欢音乐和跳舞。
诺特由保罗·戈尔丹(Paul Gordan)指导在1907年取得博士学位,声誉很快传遍了世界,但哥廷根大学拒绝让她教学。诺特的同事大卫·希尔伯特要在大学简介中假借他自己的名宣传诺特的课程。那时展开了一场漫长的争论,反对她的人质疑他们国家的士兵回国后,发现要跟一个妇人学习,他们会有何感想。又如果让她留在学院,便准许了她在学术评议会投票。希尔伯特说:「我看不出候选人的性别会阻挠她申请私人讲师(Privatdozent)。说到底大学又不是澡堂。」她最终在1919年获学院接纳。诺特是犹太人,被迫在1933年逃离纳粹德国,加入在美国布林莫尔(Bryn Mawr)的学院。
她对数学和理论物理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数学上,她研究不变量理论和非交换代数;物理上,她导出了非常关键而且美丽的结果,称为诺特定理。因此,凡 不变量的命题是對應物理系统的广义化转换(物理学家称之为对称性)都翻译成守恒定律。现代物理相当多地建基于对称性的种种性质,诺特定理的结果就构成了现代物理基础的一部份。
1921年,诺特引进了交换环的理想的升链条件,证明了这些环存在基本分解(称为拉斯克-诺特定理)。环的理想若适合升链条件,就称为诺特环。
她在1935年于布林莫尔逝世。
[编辑] 外部連結
- 顏一清,Emmy Noether的一生(pdf格式),《數學傳播》第2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