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是由国际滑冰联盟(ISU)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联合主办、各成员国(或地区)的业余运动员参加的花样滑冰比赛,每四年举办一次(常在北半球的一月或二月)。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包含四个单项: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冰舞。
目录 |
[编辑] 历史
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于1908年在英国的伦敦举办,有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和双人滑比赛,没有冰舞比赛。从1924年单独设立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花样滑冰比赛就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直到1976年,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才增加了冰舞比赛。
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一共停办过四届,1912年、1916年、1940年和1944年。后三届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导致奥林匹克运动会停办。
[编辑] 参赛资格
运动员必须首先获得他们国家滑冰协会的许可,才能以国家队员的身份代表国家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因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综合性大型运动会,为了控制各项目的参赛名额,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滑冰联盟协商后规定:
- 最多只能有男女运动员各30名分别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和女子单人滑比赛,最多20对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最多24对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冰舞比赛。
- 如果某成员国(或地区)的选手在奥运会前一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某个单项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则可派出两至三名(对)选手参加次年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比赛。
- 奥运会的举办国(或地区),可派出两名运动员分别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和女子单人滑比赛,同时派出两对运动员分别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和冰舞比赛。如果该举办国(或地区)的运动员在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某个单项中表现优秀,已为该举办国(或地区)争取到了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直接参赛名额,则不再增加额外的参赛名额。
根据国际滑冰联盟公布的《2004年版花样滑冰单人滑和双人滑规程》和《2004年版花样滑冰冰舞规程》,具体的参赛名额分配如下:
- 如果某名(对)参赛选手进入了世锦赛的自由滑阶段并取得前15名,所获得的分数等于其名次,即第一名得1分,第二名得2分,以此类推,第15名得15分。
- 如果某名(对)参赛选手进入了世锦赛的自由滑阶段但未取得前15名,所获得的分数为16分。
- 如果某名(对)参赛选手未进入世锦赛的自由滑阶段,但进入了短节目阶段,所获得的分数为18分。
- 如果某名(对)参赛选手未进入世锦赛的短节目阶段,所获得的分数为20分。
- 在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中获得男子单人滑前24名、或女子单人滑前24名、或双人滑前16名、或冰舞前19名的运动员所属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或地区),有资格派出选手直接参加次年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比赛。
- 如果某成员国(或地区)只有一名(对)选手参加了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某个单项,且得分不大于2分,则该成员国(或地区)次年可以直接派出三名(对)选手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比赛。
- 如果某成员国(或地区)只有一名(对)选手参加了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某个单项,且得分大于2分但不大于10分,则该成员国(或地区)次年可以直接派出两名(对)选手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比赛。
- 如果某成员国(或地区)有两名(对)选手参加了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某个单项,且得分之和不大于13分,则该成员国(或地区)次年可以直接派出三名(对)选手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比赛。
- 如果某成员国(或地区)有两名(对)选手参加了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某个单项,且得分之和大于13分但不大于28分,则该成员国(或地区)次年可以直接派出两名(对)选手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比赛。
- 如果某成员国(或地区)有三名(对)选手参加了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某个单项,则取名次最好的两名(对)选手的得分,按照上面的有两名(对)选手参加的规则计算。
- 奥运会的举办国(或地区),可派出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冰舞运动员各一名(对)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每个单项的比赛。如果该举办国(或地区)的运动员在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某个单项中表现优秀,已为该举办国(或地区)争取到了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直接参赛名额,则不再增加额外的参赛名额。
- 未获得奥运会花样滑冰某个单项直接参赛资格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或地区),可派出运动员参加在奥运会前一年的秋季(常在十月)由国际滑冰联盟举办的奥运会落选赛。落选赛某个单项的前若干名所属的成员国(或地区)可各获得参加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一个参赛名额,直到填满奥运会花样滑冰该单项的参赛名额为止。
[编辑] 纪录
[编辑] 男子单人滑
- 获得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奖牌两枚及两枚以上的男子单人滑运动员有(按年份排列):
男子单人滑 | ||||
---|---|---|---|---|
序号 | 国籍 | 运动员 | 奖牌 | 数量 |
1 | ![]() |
Gillis Grafström | 1920年![]() ![]() ![]() ![]() |
4 |
2 | ![]() |
Willy Böckl | 1924年![]() ![]() |
2 |
3 | ![]() |
Karl Schäfer | 1932年![]() ![]() |
2 |
4 | ![]() |
Richard Button | 1948年![]() ![]() |
2 |
5 | ![]() |
David Jenkins | 1956年![]() ![]() |
2 |
6 | ![]() |
Patrick Pera | 1968年![]() ![]() |
2 |
7 | ![]() |
Brian Orser | 1984年![]() ![]() |
2 |
8 | ![]() ![]() |
Viktor Petrenko | 1988年![]() ![]() |
2 |
9 | ![]() |
Elvis Stojko | 1994年![]() ![]() |
2 |
10 | ![]() |
Philippe Candeloro | 1994年![]() ![]() |
2 |
11 | ![]() |
Evgeny Plushenko | 2002年![]() ![]() |
2 |
[编辑] 女子单人滑
- 获得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奖牌两枚及两枚以上的女子单人滑运动员有(按年份排列):
女子单人滑 | ||||
---|---|---|---|---|
序号 | 国籍 | 运动员 | 奖牌 | 数量 |
1 | ![]() |
Beatrix Loughran | 1924年![]() ![]() |
2 |
2 | ![]() |
Sonja Henie | 1928年![]() ![]() ![]() |
3 |
3 | ![]() |
Fritzi Burger | 1928年![]() ![]() |
2 |
4 | ![]() |
Jeannette Altwegg | 1948年![]() ![]() |
2 |
5 | ![]() |
Tenley Albright | 1952年![]() ![]() |
2 |
6 | ![]() |
Carol Heiss | 1956年![]() ![]() |
2 |
7 | ![]() |
Sjoukje Dijkstra | 1960年![]() ![]() |
2 |
8 | ![]() |
卡特琳娜·维特 | 1984年![]() ![]() |
2 |
9 | ![]() |
南茜·克里根 | 1992年![]() ![]() |
2 |
10 | ![]() |
陈露 | 1994年![]() ![]() |
2 |
11 | ![]() |
关颖珊 | 1998年![]() ![]() |
2 |
12 | ![]() |
伊琳娜·斯卢茨卡娅 | 2002年![]() ![]() |
2 |
- ^ 美国选手Beatrix Loughran与搭档Sherwin Badger获得了193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
银牌。
[编辑] 双人滑
- 获得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奖牌两枚及两枚以上的双人滑运动员有(按年份排列):
双人滑 | ||||
---|---|---|---|---|
序号 | 国籍 | 运动员 | 奖牌 | 数量 |
1,2 | ![]() |
Ludowika Jakobsson / Walter Jakobsson | 1920年![]() ![]() |
2 |
3,4 | ![]() |
Andrée Joly / Pierre Brunet | 1924年![]() ![]() ![]() |
3 |
5.6 | ![]() |
Emilie Rotter / László Szollás | 1932年![]() ![]() |
2 |
7,8 | ![]() |
Marianna Nagy / László Nagy | 1952年![]() ![]() |
2 |
9,10 | ![]() |
Marika Kilius / Hans-Jürgen Bäumler | 1960年![]() ![]() |
2 |
11,12 | ![]() |
Ludmila Belousova / Oleg Protopopov | 1964年![]() ![]() |
2 |
13 | ![]() |
Irina Rodnina | 1972年![]() 1976年 ![]() 1980年 ![]() |
3 |
14,15 | ![]() |
Manuela Groß / Uwe Kagelmann | 1972年![]() ![]() |
2 |
16 | ![]() |
Aleksandr Zaytsev | 1976年![]() 1980年 ![]() |
2 |
17,18 | ![]() |
Elena Valova / Oleg Vasiliev | 1984年![]() ![]() |
2 |
19,20 | ![]() ![]() |
Ekaterina Gordeeva / Sergei Grinkov | 1988年![]() ![]() |
2 |
21 | ![]() ![]() |
Natalia Mishkutenok | 1992年![]() 1994年 ![]() |
2 |
22 | ![]() ![]() |
Artur Dmitriev | 1992年![]() 1994年 ![]() 1998年 ![]() |
3 |
23,24 | ![]() |
Isabelle Brasseur / Lloyd Eisler | 1992年![]() ![]() |
2 |
25,26 | ![]() |
Yelena Berezhnaya / Anton Sikharulidze | 1998年![]() ![]() |
2 |
27,28 | ![]() |
申雪 / 趙宏博 | 2002年![]() ![]() |
2 |
[编辑] 冰舞
- 获得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奖牌两枚及两枚以上的冰舞运动员有(按年份排列):
冰舞 | ||||
---|---|---|---|---|
序号 | 国籍 | 运动员 | 奖牌 | 数量 |
1,2 | ![]() |
Jayne Torvill / Christopher Dean | 1984年![]() ![]() |
2 |
3,4 | ![]() |
Natalya Bestemyanova / Andrey Bukin | 1984年![]() ![]() |
2 |
5.6 | ![]() ![]() |
Marina Klimova / Sergei Ponomarenko | 1984年![]() ![]() ![]() |
3 |
7,8 | ![]() |
Oksana Gritchuk / Evgeny Platov | 1994年![]() ![]() |
2 |
9,10 | ![]() |
Marina Anissina / Gwendal Peizerat | 1998年![]() ![]() |
2 |
[编辑] 亚洲选手
花样滑冰是一项源于欧洲的体育运动,在亚洲开展的较晚。至今只有3位亚洲的单人滑运动员和2对亚洲的双人滑运动员获得过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前三名,且他们全部来自日本和中国。他们分别是(按年份排列):
[编辑] 女子单人滑
女子单人滑 | ||||
---|---|---|---|---|
序号 | 国籍 | 运动员 | 奖牌 | 数量 |
1 | ![]() |
伊藤绿 | 1992年![]() |
1 |
2 | ![]() |
陈露 | 1994年![]() ![]() |
2 |
3 | ![]() |
荒川静香 | 2006年![]() |
1 |
[编辑] 双人滑
双人滑 | ||||
---|---|---|---|---|
序号 | 国籍 | 运动员 | 奖牌 | 数量 |
1 | ![]() |
申雪 / 趙宏博 | 2002年![]() ![]() |
2 |
2 | ![]() |
張丹 / 張昊 | 2006年![]() |
1 |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官方网站
- International Skating Union 国际滑冰联盟(ISU)官方网站
- 2004 Regulations Single & Pair Skating 国际滑冰联盟官方网站公布的《2004年版花样滑冰单人滑和双人滑规程》(PDF文档)
- 2004 Regulations Ice Dancing 国际滑冰联盟官方网站公布的《2004年版花样滑冰冰舞规程》(PDF文档)
基础 | 花样滑冰鞋、花样滑冰服、花样滑冰场、单人滑、双人滑、冰舞、队列滑、历史 等 |
技术 | 跳跃:后外点冰跳、后内跳、后外跳、后内点冰跳、勾手跳、一周半跳、联合跳跃、连续跳跃 等 |
旋转:直立旋转、弓身旋转、燕式旋转、蹲踞旋转、跳接旋转、换足旋转、联合旋转 等 | |
步法:直线接续步、圆型接续步、蛇形接续步、燕式接续步 等 | |
双人滑还有:抛跳、双人旋转、托举、捻转托举、螺旋线 等 | |
冰舞还有:托举(固定托举、直线托举、曲线托举、旋转托举、蛇形托举、反转托举、联合托举)、同步捻转步 等 | |
比赛 | 成年组: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加拿大站、德国站、中国站、法国站、俄罗斯站、日本站、总决赛) 等 |
青少年组: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国际滑冰联盟青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 等 | |
过程:短节目、自由滑、规定舞、创编舞、自由舞、评分系统 等 |
1908: Madge Syers | 1920: Magda Mauroy-Julin | 1924: Herma Szabo-Plank | 1928: Sonja Henie | 1932: Sonja Henie | 1936: Sonja Henie | 1948: Barbara Ann Scott | 1952: Jeannette Altwegg | 1956: Tenley Albright | 1960: Carol Heiss | 1964: Sjoukje Dijkstra | 1968: Peggy Fleming | 1972: Beatrix Schuba | 1976: Dorothy Hamill | 1980: Anett Pötzsch | 1984: 卡特琳娜·维特 | 1988: 卡特琳娜·维特 | 1992: 克丽斯蒂·山口 | 1994: 奥克萨娜·巴尤尔 | 1998: 塔拉·利平斯基 | 2002: 萨拉·休斯 | 2006: 荒川静香 | 浏览/编辑/讨论 |
1908: Ulrich Salchow | 1920: Gillis Grafström | 1924: Gillis Grafström | 1928: Gillis Grafström | 1932: Karl Schäfer | 1936: Karl Schäfer | 1948: Richard Button | 1952: Richard Button | 1956: Hayes Alan Jenkins | 1960: David Jenkins | 1964: Manfred Schelldorfer | 1968: Wolfgang Schwarz | 1972: Ondrej Nepela | 1976: John Curry | 1980: Robin Cousins | 1984: 斯科特·汉密尔顿 | 1988: Brian Boitano | 1992: Viktor Petrenko | 1994: 阿列克谢·乌曼诺夫 | 1998: Ilia Kulik | 2002: 阿列克谢·亚古丁 | 2006: Evgeny Plushenko | 浏览/编辑/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