嬪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嬪御,是一種用來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總括之稱,不論她們之間的地位和級別。不只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只要有過後宮制度的國家之君主,他們所有的妾都可以廣泛的被稱做嬪御,不過事實上,這樣的代稱之詞比較常使用在東方國家。
其他和嬪御的名詞還有;
- 皇妾,在字面上看來便是皇帝的妾,為一種最白話的說法。
- 皇妃、宮妃、帝妃、妃子、宮嬪;雖然這幾個名詞,只有單單的指岀嬪和妃而已,但一般而言也可以將之作為皇妾的總括之稱。
- 嬪妃、妃嬪、妃妾
- 嬪嬙,嬙是古代中國宮廷女官名,和嬪一字合用,和上述名詞一般都是作為皇妾代稱之詞。
- 六宮,古代有所謂妃嬪居於六宮的說法,因此六宮成為皇妾的代稱之一。六宮並非實際上的六座宮殿,而是一種代稱,除用以代稱皇妾,也專稱皇帝的後宮。
- 西宮,最早見於封神榜,當時紂王為了審問皇后姜氏,便命西宮黃妃代審,自此成為皇妾的代稱。不過有另一說法指出,古代宮廷中,中宮為皇后寢宮、東宮為太子寢殿,而和東宮遙遙相望的西方,在那裡是和東宮直線距離最為遙遠的宮區,為了護衛皇妾的貞節和安全,因此在東宮的對面營建西宮,既方便讓皇妾居住、又方便六宮之主的皇后統領後宮所有妃嬪,因此將西宮作為皇妾所居,也自此成為眾多代稱皇妾的名詞之一。
[编辑] 先朝嬪御
又可稱做先朝嬪妃、先朝妃嬪或先朝老婦等等,都是用以總稱那些前任皇帝的遺孀(但通常不包括太皇太后、皇太后及擁有太妃名號的女性),一般而言是稱呼那些在前任皇帝駕崩後,又未被繼任皇帝尊為太妃的遺孀們,按照各朝代和各君主的不同規定,有些會繼續留在宮中生活(例如清朝),有些則會遣回原籍(多見於唐朝之前),有些跟隨子女生活,有些則要出家為尼(一般仍受禮待,待遇比一般出家人好),有些甚至要殉葬。
無兒無女的先朝嬪御,其生活水準一般都與當朝嬪御相差甚遠,因為她們既未被尊封為太妃,就沒有資格獲得皇帝的孝養;有些貧困的先朝嬪御們,會以斷綾碎錦來刺繡、做些精緻出色的女紅,再遣人帶出宮外出售來賺錢。曾有宮詞詠嘆到;「寂寞長門恨轉增,夜深刀尺剪吳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