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直辖的地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陇海铁路上重要的城市,处于郑州和商丘之间,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简史]
目录 |
[编辑] 历史
开封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活动。而建城的时间可追溯到夏、商、周,距今已由2700多年。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为向中原扩展,命郑邴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附近筑城,名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战国时期,魏惠王九年(前362年)迁都于此,建“大梁”城。今开封城春秋时期为仪邑,战国时期为大梁,今日之开封市即由大梁之地,启封之名发展演变而来。
开封号称七朝古都。西汉时梁孝王把开封作为他的封国——梁国的都城。在此之后于此建都的朝代有: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特别是北宋,在开封历经九帝168年。北宋时开封是“东京汴梁”,繁荣兴旺达到鼎盛,风光旖旎,人物荟萃,城郭恢弘,经济发达,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史书曾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北宋东京对关系的盛况人口上百万,富华甲天下。
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灭北宋后,称为“汴京”。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到中都大興府,改汴京为“南京开封府”,为金国陪都。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颜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开封府”为统治中心[1]。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为避蒙古军锋,迁都“南京開封府”。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在開封被蒙古军围困的情况下,逃出開封,迁都歸德府。元朝末年起义的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把开封作为都城。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一度把开封定为“北京”。
自元之后,开封为中原省治。而由明起,直到中華民國撤守為止,開封都是河南省的省會。194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开封,因战略需要,旋即撤离。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开封。
1954年10月,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平漢鐵路(京廣鐵路)与陇海铁路十字路口上的重鎮鄭州市。
[编辑]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开封地处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 01'20;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5平方公里,东距黄海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南为平畴,北依黄河,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开封地处豫东平原,黄河下游大冲积扇南翼,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24-14.50度之间,无霜期213-215天,年均降雨量平均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编辑] 行政区划
开封市总人口4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0.1万人,分布于5区5县:
[编辑] 交通
连霍高速公路 日南高速公路 京开高速公路(在建)
- 新郑国际机场
[编辑] 教育
[编辑] 大学
- 河南大学
- 开封大学
- 黄河水利学院
[编辑] 高级中学
- 开封高中
-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
- 开封市第五中学
[编辑] 初级中学
- 开封求实中学
- 开封今明中学
- 开封市第十四中学
-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
[编辑] 名胜古迹 、旅游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开封铁塔
- 北宋东京城遗址
- 开封城墙
- 山陕甘会馆
-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
- 朱仙镇清真寺
- 开封东大寺
- 刘青霞故居
- 菊花为开封市市花。每年10月25日至11月25日,为菊花花会会期。
-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另见
[编辑] 注释
- ↑ 《金史·海陵王本纪》:六年“四月丁未,詔百官先赴南京治事,尚書省、樞密院、大宗正府、勸農司、太府、少府皆從行,吏、戶、兵、刑部,四方館,都水監,大理司官各留一員。”但这并非迁都。《金史·海陵王本纪》:六年正月“癸巳,命參知政事李通諭宋使徐度等曰:「朕昔從梁王軍,樂南京風土,常欲巡幸。今營繕將畢功,期以二月末先往河南。帝王巡守,自古有之。以淮右多隙地,欲校獵其間,從兵不逾萬人。況朕祖宗陵廟在此,安能久於彼乎。汝等歸告汝主,令有司宣諭朕意,使淮南之民無懷疑懼。」”海陵王说自己祖宗的陵廟都在中都,不会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