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且仅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当且仅当(英文:If and only if, 或者:Iff),或称若且唯若,在数学、哲学、逻辑学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性领域中被用来表示“在,并且仅仅在这些条件成立的时候”的缩写,在英语中的对应标记为Iff。虽然“P当且仅当Q”是一个标准用法,但是公认的其他同样说法还有“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或者“P成立,正当Q”。
目录 |
[编辑] 当且仅当
[编辑] 标记
与此相对应的逻辑符号是和。这两个通常被当作是相等的。但是,一些数学教科书,特别是那些关于一阶逻辑而非命题逻辑对此有所区别,在那里前者被用来表示逻辑公式,后者表示那些公式的推理(譬如说在元逻辑中)。
[编辑] 证明
在证明“P当且仅当Q”时,这相当于去同时证明陈述“如果P成立,则Q成立”和“如果Q成立,则P成立”。另外,也可以证明“如果P成立,则Q成立”和“如果P不成立,则Q不成立”,后者作为对偶,等价于“如果Q成立,则P成立”。
[编辑] 有关英语缩写Iff的开端
在出版物中,英语Iff的表示标记最早出现在约翰·凯利的《一般拓扑学》中。它的发明通常被认为是归于数学家保罗·哈尔莫斯,但在哈尔莫斯的自传中却声明他只是借用了。
[编辑] 当与当且仅当的不同
简单地,如下的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两者的不同:
第1句只是说小王会吃香草口味的冰淇淋。但是这没有并没有排除他还会吃草莓口味冰淇淋的可能性。可能他会吃,可能不会。这个句子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所能够肯定的是他不会拒绝香草口味的冰淇淋。
但是第2句阐述的非常明确,就是小王会吃并且只吃香草口味的。他不会吃任何其它口味的冰淇淋。
[编辑] 进一步的思考
用"当且仅当"连接两个句子造成的句子被称为是“双条件句”。“当且仅当”把两个句子结合成新的句子。它不应该跟描述两个句子之间关系的“逻辑等价”混淆。双条件句“A”当且仅当“B”用“A”和“B”来陈述A和B所描述的事件状况之间的关系。相对照的,“‘A’逻辑等价于‘B’”则注重两个句子:它只是陈述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它们所介绍的什么事情。
这里的区别非常容易混淆,已经使得很多哲学家迷惑。当然,在“A”逻辑等价于“B”的时候,“A”当且仅当“B”为真,但是它的逆并不成立。让我们重新考虑上面的句子:
- 小王今天要吃冰激凌当且仅当它是香草口味的。
很清楚,对于这个特定的双条件句,两个半句之间并没有逻辑等价。如想了解更多的差异,请参照W. V. Quine的《数理逻辑, 第5节。
在哲学和逻辑学中,“当且仅当”通常用作定义,因为定义被认为是全称量化的双条件句。但在数学中,相比起“当且仅当”,如果通常被用于定义。这里给出一些使用到“当且仅当的”真陈述,也是真双条件句(第一句是一个定义的例子):
- 一个人是单身男性当且仅当他是一个未婚的而且是可结婚的男人。
- x+1=2当且仅当x=1。
- 对于任意的p, q, 和 r:(p & q) & r 当且仅当p & (q & r)。(因为这句句子是用变量和&的形式来写得,陈述也通常会使用“”,或者其它用来写双条件句的符号,来代替“当且仅当”)
[编辑] 更一般的用法
“当且仅当”在逻辑领域以外,如同在数学出版物或者普通的谈话中都会用到。如同上面所说,它指的是某个陈述是另外一个的充分必要条件。这是一个数学术语的例子。(即使如此,相比起“当且仅当”,“如果”一般多出现在定义的陈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