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士量(1905年—1943年),号秋湖,1905年8月5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
目录 |
[编辑] 生平
[编辑] 北伐时期
1924年秋,遵从父亲的意志进入湖北明德大学学习。毕业后,回到湖南做了一名教师。在北伐战争前排除父亲的阻力赴广东加入国民革命军。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后。毕业后,彭士量被分配到陆军第十师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随大军参加北伐作战。在作战中战功卓著,如在南浔线的战斗中,以少胜多击溃孙传芳军队,为保证国民革命军主力部队歼灭孙传芳部作出了贡献。
[编辑] 南昌起义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退出部队。
[编辑] 回归国民党
1928年起任31师副团长、87师团长。1932年,彭士量被选派到陆军大学第十一期学习。从陆军大学毕业后,1935年底起任陆军第八十三师上校参谋处长,并历任第五补训处上校团长,及预备第四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编辑]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彭士量主动要求率部抗击并很快得到了批准。在鄂西湘北诸战役中,打退日军的进攻,保卫了国民政府临时首都重庆。
1941年,调任第六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兼干训团教育处长。1942年,又担任陆军暂编第五师副师长。1943年代理师长,11月实任该师师长。
1943年夏季,日军集中数万部队,动用海陆空三军向洞庭湖西岸地区发动进攻。彭士量率领暂编第五师,在华容县城郊一线与日军展开战斗,双方相持达一月有余。双方互有伤亡,后日军撤退。
当年11月,日军,再次集结重兵试图歼灭湘西野战军主力部队,向常德、桃源一线中方阵地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彭士量率领陆军暂编第五师奉令把守石门。
11月6日,日军开始进攻,后日军突破中方战线,彭士量指挥部队撤入石门镇附近阵地固守。接着,数万日军围攻石门镇。双方相持8昼夜。15日拂晓,彭士量率残余部队,向石门西郊逆袭,试图收复阵地。行至新关以南岩门口附近,遭遇日军飞机的轰炸,负重伤,随后殉国。
[编辑] 临终遗言及遗书
[编辑] 遗言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此何恨焉!"
[编辑] 遗书
(一)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其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令守备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彼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恨。惟望我全体官兵,服从副师长指挥,继续杀敌,达成任务。
(二)余廉洁自持,不事产业,望余妻刻苦自持,节俭以活,善侍翁姑,抚育儿女,俾余子女得以教养成材,以继余志。
此嘱
[编辑] 身后评价
1944年2月2日国民政府特追赠彭士量将军为陆军中将。现今中共方面亦对其给予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