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木棉花 | ||||||||||||||
---|---|---|---|---|---|---|---|---|---|---|---|---|---|---|
![]() 在春季開花的木棉樹
|
||||||||||||||
分類 | ||||||||||||||
|
||||||||||||||
|
||||||||||||||
Bombax ceiba L. |
||||||||||||||
|
||||||||||||||
Bombax malabaricum DC. |
木棉花(bombax ceiba),又名攀枝花、紅棉樹或英雄樹,是一種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的落叶大乔木,高10-20公尺。
树干基部密生瘤刺,以防止動物的侵入。枝轮生,叶互生。木棉花的樹幹雖然粗大,但木質太軟,所以用途不大。
樹木的原產地不詳,但很可能源自印度。它隨著移民被廣泛種植於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華南、香港及台灣。根據中國的古籍記載,南越王趙佗曾在公元前2世紀向漢室天朝獻上木棉樹一株。
[编辑] 棉絮
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花冠五瓣,橙黄或橙红色,通常在早春長出,比樹葉更早出現。花萼黑褐色,革质。花后结椭圆形硕果,約莫在5月時,果實會裂開,内裡的卵圆形种子連同白色的棉絮會隨風四散。由於華南不產棉花,所以歷年當地居民都會在棉絮飄時搜集棉絮,用以代替棉花來作棉襖的填充料。
木棉花亦可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乾,有藥效。
[编辑] 文化含義
木棉樹是廣州市及高雄市的市花。由於它的樹身高大粗壯,在華南有把它與英雄相比。香港的已故流行樂壇泰斗羅文就有一曲《紅棉》,以木棉樹來比喻華人的傲骨。此外,亦為金門縣的縣樹,象徵當地民性堅毅,未來發展前途燦爛。
另外,香港島的金鐘亦有一條紅棉道,位於香港公園的紅棉道婚姻註冊處亦是香港人結婚的熱門地點。 歌曲《木棉道》是與木棉花相關一首民歌,由台灣民歌手馬兆駿作曲,歌詞第一句為「紅紅的花開滿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則描述木棉花道開花的景象。
[编辑] 參考
- 參考:ITIS 分類資訊. Bombax ceiba (TSN 21593). 擷取於2007年3月16日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