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提摩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年-1919年)
英国傳教士,生于威尔斯農村,属于大英浸信會(Baptist Missionary Society,BMS) 。這一差會在中國先後開辟了三個傳教區:山東、山西、陕西。
目录 |
[编辑] 赈灾與傳教
他在1870年2月12日抵達上海,随后去山东烟台、青州传教。1876~1879年华北五省发生空前严重的旱灾,他在青州积极赈灾,后来那里成为大英浸信会山东传教區的中心。1878年,他又去灾情更重的山西从事赈灾活动,由此在山西太原开辟了大英浸信会的传教區,同時也结交了中國官绅。
[编辑] 广学会
1890年,李提摩太去天津临時任中文《時报》主笔。接下来他幾乎一生里主要的时間都是负责上海廣學會的工作(1891-1916)。廣學會1891年到1915年這段时间是中國最大的最重要的新式出版社之一。这家出版社范围很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單張、杂志。同时廣學會也有一點宣教的工作,不過基本上是一个出版社与文学机构,是在中國历史影响最大的出版社。出版過兩千種書籍和小册子。他主持翻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會的影响都很大。主要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國新學备要》、《天下五大洲各大國》、《百年一觉》、《歐洲八大帝王傳》、《泰西新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
其中《泰西新史揽要》为英国马恳西所著,由李提摩太和蔡尔康[1](1851~?)合译,1895年出版。内容是19世纪欧美各国各国变法图强的历史,出版后风行一时,印行3万部。是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编辑] 結交中國上层人士
李提摩太的傳教方式類似於利瑪竇,是以西方文化吸引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他和許多政府官员,如李鸿章、张之洞都有较深的交往,張之洞曾拨款一千两资助廣學會。還結交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如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担任過他的中文秘書。李提摩太對中國的维新运动有很大影响。
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期间,他积极活动于上层人士之间。
[编辑] 山西大學堂
1901年,在庚子事变之后,李提摩太请求各国政府把一部分中国赔款,拿出来在山西等地设立大學。他认為庚子事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育没有普及,如果教育普及的话就可以减少類似这樣的仇外事件。
1902年,西太后因他协助处理山西教案有功,同意開办山西大学堂,山西巡抚岑春煊聘其为山西大学堂西学书斋总理。清政府赐他头品顶戴,二等双龙宝星,開诰封三代。之后他一直往来于上海、太原之间。
1916年5月,李提摩太辞去廣學會總总干事的職务回國。1919年4月20日在伦敦逝世。
[编辑] 著作
李提摩太他一生里面寫過很多書,有些是用中文寫的,讲到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也包括基督教的教义。所以他在當時宣教士當中是很特别的一位,主要以文字工作為主。
[编辑] 参見
天主教宣教士來華:
更正教宣教士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