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校训:求是创新 | |
现任校长 | 杨卫 |
学校类型 | 公立综合性大学 |
建立时间 | 1897年 |
所在地 | 中国,杭州 |
学生数量 | 在校学生42845名 |
教师数量 | 教职工8475人
(2005年9月30日) |
校园环境 | 市区,郊区 |
校园面积 | 5.33平方公里 |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该校现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五个校区。该校被列入中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名单。
目录 |
[编辑] 历史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中国清朝末年的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 1927年,在“求是书院”校址合并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并于1928年4月1日使用“浙江大学”作为校名,同年称“国立浙江大学”,有工、农、文理三个学院。
-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并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 1945年设立法学院、医学院。
- 1946年,学校迁返杭州。
- 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至台湾。国立浙江大学迁往台湾的部分并入国立台湾大学和台南工专(今国立成功大学),另外其文学院院长张其昀和文学院师生创办中国文化大学。
- 同年,大陆筹建中国科学院,部分浙大师资被调至中科院各院所。
-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的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其部分系科调整到省外兄弟院校,部分院系或独立成校,或与之江大学、浙江省立医学院等院校组合重新建校。之江大学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育英书院;浙江省立医学院前身为建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和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面向21世纪在中国组建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新的浙江大学仍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同时该次中共当局的强制合并也颇受争议.
[编辑] 现状
作为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学校现有110个本科专业,18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6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4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8475人(各项人数统计数据时点:2005年9月30日),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172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2419人,长江特聘教授3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32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4000余人。研究生1793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883人,博士研究生6050人;另有攻读专业研究生学位4500余人;本科生24983人,外国留学生2281人(2005年底统计,主要来自韩国(833人)、日本(226人)、美国(152人)、德国(144人)和澳大利亚(132人))。
[编辑] 校训
“求是创新”。
校训来历:1938年,校长竺可桢首次提出“求是”校训。1988年,校长路甬祥将其发展为“求是创新”,成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
[编辑] 院系设置
|
[编辑] 现有校区
[编辑] 1. 玉泉校区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是浙江大学最主要的校区。在1998年四校合并之前,为原浙江大学主校区(另一个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进入大学正门,首先将面对两条宽阔的林荫道与之间的大草坪。林荫道一直延伸到背靠老和山的浙江大学图书馆本馆大楼前。林荫道的两侧是校区内的主要教学楼。
校园内最大的塑像是毛泽东塑像,位于上述两条林荫道之间,距离正校门约200米。毛泽东塑像右手呈挥手状,目视远方,前有水泥平台,是大学生举行英语角和宣传活动的中心场所。
位于毛泽东塑像后方,距离400米左右的图书馆前,立有浙江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家竺可桢铜像。塑像人物一手撑手杖,一手挽着外套,神情自然地注视着校园。
[编辑] 2. 西溪校区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前身为杭州大学,四校合并之后改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编辑] 3. 华家池校区
华家池校区位于杭州火车东站和汽车东站附近,校园自然环境优越,为农业等学科研究所所在地。
[编辑] 4. 之江校区
之江校区,又稱“浙大三分部”,坐落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六和塔边,占地650亩。2001年以前为浙江大学本科基础部,大部分工科大一新生在此学习,之江校区容纳学生近3000人。2002年以后由于新校区紫金港校区的投入使用,之江校区成为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所在地。
1952年前之江校区原为之江大学,为一教会学校,1952年後被解散,部分院系并入浙江大学,成为浙江大学“三分部”。
[编辑] 5. 紫金港校区
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城西部塘北地块,于2001年9月开工兴建,2002年10月启用,完全建成后总面积将超过6000亩,是浙江大学最大校区。校区内设施先进。现本科生1-2年级(大多数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及外国文化与交流学院整体均居住于此。
[编辑] 已不存在的校区
[编辑] 湖滨校区
湖滨校区位于市中心商业繁华地段,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所在地,由于占地面积小,不能满足医学院发展的要求,现学校已将该校区售出,并在紫金港校区基础上扩建新教学楼及医院,并于2006年秋季开学完成了对医学院的搬迁。
[编辑] 校歌
-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 校歌翻译
- 摘自浙江大学主页
- 大学之大在于不自满学问的积累,就象大海一样容纳下千万条江河。
- 学问的道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学海的边际一直延伸到整个宇宙。
- 一方面讲事物的抽象、逻辑和理论,另一方面讲事物的实体、实践和实用。
- 礼制,着眼于规范不同的社会生活,音乐,为的是谐和众多的天籁声音。
- 要懂得相反相成、一分为二的道理,就会拥有永远的智慧和无比的聪明。
- 在伟大祖国的东南,有一所大学──坐落在浩荡东流的浙江之滨。
- 著名的求是书院是她的前身,求是校训教导大家要永远求真。
- 教学要象流水那样恒久不息、循序渐进,方能培养出经纶天下的俊才群英。
- 千万不要以为已经做到完全正确,更不要以为已经把真理穷尽。
- 没有一项新的改革可以脱离继承,没有一件旧的事物不再需要更新。
- 怎么来做到创新知识,革新社会?要揭露事物的奥秘,要率先为了人民。
- 英俊的年轻有为的同学们,大家起来,努力争取成为博学多闻的人。
- 大学生的使命贵在始终如一地学习,深入思考,观察事物的变化和运动。
- 在我们的大学里既有文又有理,还有旨在经世济民的农和工。
- 要综览全人类的知识,做到融汇贯通,进德修业, 知道什么是终极、什么是根本,
- 这样我们才能完成那完美的乐章,象玉石受到了琢磨、金属受到了炼熔。
- 要和平民百姓共命运来求得亨通,不要吝惜舍弃那只谋私利的一派一宗。
- 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普天下都会来和我们友好认同。
[编辑] 校名字体
[编辑] 历任校长
[编辑] 求是书院至浙江高等学校时期林 启 1897年-1900年 [编辑]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至国立浙江大学时期蒋梦麟 1927年-1930年 |
[编辑] 浙江大学时期马寅初 1949年-1951年 |
[编辑] 该校名人
[编辑]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中的浙大校友
[编辑] 浙大校友中的院士
-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8年当选 苏步青 竺可桢 罗宗洛 贝时璋 吴定良 马寅初 柳詒徵
1958年当选 吴健雄
1959年当选 李政道 王世中
1959年当选 顾毓琇
1968年当选 杨忠道 钱 穆
1970年当选 项黼宸
1974年当选 周元燊
1978年当选 方怀时
1988年当选 郭晓岚
路甬祥(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潘云鹤(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贝时璋 蔡邦华 蔡昌年 蔡金涛 曹楚南 陈吉余 陈建功 陈力为 陈清如
陈述彭 陈望道 陈耀祖 陈宜张 陈蕴博 陈子元 陈左宁 程开甲 程民德
程孝刚 池志强 戴立信 丁仲礼 董石麟 杜庆华 冯纯伯 冯新德 干福熹
谷超豪 顾功叙 郭可信 韩祯祥 贺贤土 洪伯潜 洪孟民 侯虞钧 胡 宁
胡海昌 胡和生 胡济民 胡乔木 黄 宪 黄秉维 黄鸣龙 黄文虎 纪育沣
金国章 金鉴明 金庆焕 金善宝 李竞雄 李兰娟 李政道 李志坚 梁 希
梁守槃 林俊德 林励吾 林祥棣 刘大钧 刘恢先 刘盛纲 刘守仁 楼之岑
卢鹤绂 卢嘉锡 陆熙炎 陆学善 吕 敏 罗宗洛 麻生明 马叙伦 马寅初
毛汉礼 潘家铮 潘镜芙 阙端麟 竺可桢 裘法祖 钱令希 钱人元 钱三强
钱志道 邹元爔 岑可法 钱钟韩 钦俊德 任美锷 邵象华 沈昌祥 沈家骢
沈善炯 沈寅初 沈允钢 沈之荃 施教耐 施履吉 施雅风 石钟慈 苏步青
苏元复 孙优贤 谭其骧 谈家桢 唐孝威 涂长望 汪槱生 汪 猷 汪胡桢
王 序 王 元 王葆仁 王淦昌 吴 晗 吴浩青 吴健雄 吴硕贤 吴文俊
吴学蔺 吴征铠 吴中伦 吴祖垲 夏 鼐 夏道行 向 达 谢学锦 谢义炳
徐 僖 徐承恩 徐光宪 徐世浙 徐元森 徐芝纶 薛鸣球 杨福愉 杨奇逊
杨裕生 阳含熙 姚 錱 叶培建 叶笃正 袁 权 章名涛 张德庆 张嗣瀛
张友尚 张肇骞 张直中 张钟俊 赵九章 赵梓森 郑树森 支秉彝 周志炎
朱壬葆 朱位秋 朱祖祥 庄逢辰
[编辑] 其他知名校友
- 数学家
陈建功 苏步青 卢庆骏 程民德 夏道行 王元 谷超豪 胡和生 石钟慈 沈昌祥 丘成桐 杨忠道 林芳华 汪徐家 熊全治 周元燊 励建书 刘克峰
- 物理学家
李政道 胡刚复 王淦昌 何增禄 束星北
- 化学家
王璡 周厚复 吴征铠 卢嘉锡 徐光宪 王葆仁
[编辑] 曾于该校就读
[编辑] 曾于该校任教
|
[编辑] 附属医院
- 附属第一医院
- 附属第二医院
- 附属邵逸夫医院
- 附属妇产科医院
- 附属儿童医院
- 附属口腔医院
- 专家门诊部
- (浙江大学校医院)
[编辑] 友好学校
32所( 康奈尔大学,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 普渡大学等 )
18所 ( 东京大学, 早稻田大学, 大阪大学等 )
7所 ( 利兹大学, 约克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等 )
11所 ( 洪堡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等 )
- 其他国家: 48所
[编辑] 校友会
国内各省市及特别行政区、浙江省内各地市、北美、美国纽约、旧金山、芝加哥、休斯顿、洛山矶、华盛顿、加拿大、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欧洲、比利时、芬兰、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地均成立了浙江大学校友会或校友会筹备组。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鏈接
页面分类: 浙江大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大学 | 985工程 | 211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