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滇緬公路的起點在中國雲南的昆明,終點是缅甸腊戌,全長1453公里,公路始建於1938年春,於當年十二月初步建成通車,以後陸續加以修改,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西南後方的一條歷時最久,運量最大的國際通道,有力地支援了中國的抗日戰爭。
目录 |
[编辑] 修築背景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很快就占領了中國的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國內幾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軍的手中,不僅國內可憐的一點國防工業被摧毀了,國際對中國的援助的海上通道也被堵死了。中國應該要有一條後方的國際通道,居於此考慮,1937年8月,當時的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修改滇緬公路的計劃”,建议各修一條通往印度洋的鐵路和公路,蔣介石非常贊同。1937年10月,國民政府官與雲南省政府協商,確定滇緬公路由昆明經下關、保山、龍陵、芒市、畹町出境,在緬甸的臘戌與其中央鐵路接通。
[编辑] 工程開工
1938年1月,滇緬公路總工程處成立。公路的測量工作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由於當時缺管受過訓練的專業技術人員,滇緬公路總工程處中好對流落昆明的一些知識青年進行迅成培訓。這批青年後來成了滇緬公路的技術骨幹。
臨近1938年春節,公路沿線的20萬各族勞工被征集到工地,這些勞工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和婦女。由於當時機械缺乏,他們只能用手工來完成。很多艱苦、危險的工作幾乎都是由婦女、兒童來完成。原定三個月時初步通車的工程幾經推遲,終於在年底初步通車。
[编辑] 现状
1966年,中国境内的滇缅公路段称为昆畹公路,并不断整治和改建,现在是云南境内重要的国道干线。目前,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将实现全线高速化。安宁至保山段现已建成高速公路改建,昆明至安宁段及保山至龙陵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