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或biological diversity)是生物界一個較為嶄新之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響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
目录 |
[编辑] 语源
在英文中,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这个单词是一个新创造的组合词,由生物(bio)和多样性(diversity)组合而成。biological diversity由托马斯·拉夫卓伊(Thomas Lovejoy)于1980年提出,而biodiversity则由昆虫学家威尔逊(E. O. Wilson)于1986年在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举办的首次美国生物多样性论坛报告中提出。
[编辑] 定义
生物多样性没有单独的标準定义,一种观点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测量不同生态系统中有机体间相对多样性的尺度。在这个定义中,多样性包括种内多样性、种间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间的相对多样性。
另一种简单、明了但更有吸引力的观点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区域中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和。这种定义的优势在于,它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应用的实例,和一种传统的观点,它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三个层次的统一:
[编辑] 分布
生物多樣性在地球上分布並不平均,由於環境因素,主要是在熱帶地區較為活躍,品種也較多。在極地地區找到的種類乃最少,生態最不活躍。生物數量和活躍性主要取決於氣候、土壤、地形等因素。例如在巴西亞馬遜雨林,就有植物品種逾20,000個、數以百萬計的昆蟲。
每一年科學界都會有不同的生物品種發現。以鳥類為例,每年平均有三種新品種公諸於世。而所發現的新品種中,有許多都是未能分類的,像在南美洲,有大約四成的淡水魚未能分類。
[编辑] 进化
今天地球上发现的生物多样性是四十亿年进化的结果。雖然因證據不充分,未能有效解釋到生命確實在何時在地球上形成,但可以肯定在六億年前,生命的形式主要以單細胞生物為主,細菌是為例。到了五億四千萬年前,地球已開始出現多細胞生物。到了四億年前,生物的地球分佈漸具雛型,並形成趨勢。
上述分析主要是由化石紀錄和古生物骸骨樣本發現,不過也不有少人質疑這些樣本,蓋因無法查證出確實存在的年份。甚而有些學說認為,古時的生物多樣性與今天的大不一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從古生物骸骨的發現,已知道早在人類出現的時候,部分生物早已絕種,或者進化成其他生物。
[编辑] 意義
生物多樣性對地球生態以至整個人類都有積極意義。從生態而言,單一品種的面世往往對地球生命的維持非常重要,如植物主要是用來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氧氣,以維持地球氣溫;細菌或微生物的出現,也是有效把死去了的生物分解成有機養料,維持植物的生命;動物間的種類競爭,也是能有效達致生命的平衡。概括而言,生物多樣性提供了許多非常重要的環境服務,諸如保持表土、維護集水區、提供授粉的昆蟲、益鳥及其他生物、決定地區性氣候等等。
人類的生存有賴於生物多樣性。人類所有的糧食、大部份的藥物、各用品的原料,皆由各類生物物種提供。地球任何地區皆項依賴生物多樣性維繫,蓋因此乃人類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子──即所謂人類的文明,在永續自然生產力設定的範疇圍內,能繼續發展之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