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界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在機械系統上,又稱人机界面,而「介面」可能在字義上比「界面」適合[1])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用户界面。
用户和系统之间一般用面向问题的受限自然语言进行交互。目前有系统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新一代的用户界面。
所以人機介面簡單的區分為Input(輸入)與Output(輸出)兩種,Input指的是由人來進行機械或設備的操作,如把手、開關、門、指令 (命令)的下達或保養維護等,而Output指的是由機械或設備發出來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說明提示等,好的人機介面會幫助使用者更簡單、更正確、更迅速的操作機械,也能使機械發揮最大的效能並延長使用壽命,而目前市面上所指的人機介面則多半狹義的指在軟體人性化的操作介面上。
- 功能性界面
- 情感性界面
- 环境性界面
目录 |
[编辑] 历史
[编辑] 現代
上一波電腦的人機介面革命是在1980年代,這已經成為公認的定論,當時蘋果電腦所發表的Macintosh將WIMP(視窗、圖鍵、表單,以及滑鼠鼠標)或者GUI(圖形使用者介面)帶進了大眾市場。1990年代初期微軟所發表的Windows 3.0則鞏固此一變革,但接下來我們就看到的都只有些微的「改進」──另有人則認為這只能算是些微的「改變」,他們認為並非所有改變都代表著進步。
[编辑] 未來
未來的人機介面:虛擬實境
什麼時候電腦才能夠看懂你臉上的表情?未來比個粗魯動作是否就能當作Control-Alt-Delete鍵的意思?
科幻小說中先進的人機介面距離我們似乎還是一樣遙遠: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那台人性化的HAL電腦又不是去年才剛推出的機種(編按:該電影拍攝於1968年,改編自原著小說)。但這樣的嘲諷是否真的公平呢?
未來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逐漸實現了。例如,許多當代汽車造型其實正是出自1960及1970年代的「未來車」。又,雖然汽車導航系統尚非標準配備,但即使當作選購配備還是比安裝汽車音響來得便宜。
同樣的,各種「未來」使用者介面,例如虛擬實境以及語音辨識,可能成為未來使用電腦時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且這些技術已經在IT市場中找到了小小的立足之地。
雖然現行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遠不如小說或電影情節中所描寫的那般神龍活現,但視算科技(SGI)的紐奧地區行銷及業務開發經理Alan Ryner表示,在某些產業裡這已經成為基本的基礎建設了。
他說,「已經採用虛擬實境技術的產業有國防,以及採礦,石油及天然氣探勘。」例如,從地震資料所建立的虛擬實境模式可以用作協同調查的鑽井選擇。在軍事用途上,指揮與控制系統所管理的龐大資料,都可以代表實際的情境。
在有些製造領域也大量利用VR。Ryner解釋說,汽車業開始是將它用在汽車撞擊的模擬上(部分車款甚至不再進行實際的撞擊測試),後來則進一步在VR中進造型計畫,並檢驗實際的組裝及拆解作業是否可行。
這樣的流程聽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但在以往,新款機車必須上了生產線後,才能實際得知組裝好的引擎是否可以裝到機車上。
虛擬實境在設計上的應用,讓一家澳洲公司可以輕易的做全球化的運作,Ryner表示,在紐約、墨爾本,以及倫敦的團隊,可以在相同的資料組裡進行協同設計,讓產品可以更快進入市場。他說,「這已經成為核心的基礎建設了。」
虛擬實境的新興市場還包括了「危險洞察與狀況警示」,Ryner指出。從軍事用途上所衍生出來的例如纏鬥模擬,這個觀念可以提供訓練的互動環境,並改進在職訓練。和傳統的戰鬥與駕駛模擬不一樣的是,這些系統並不受到情境的實體限制,仍可以在這系統裡將人的行為模式化。
新南威爾斯省的鐵路局就採購了這樣一套系統,訓練鐵路員工,崑士蘭的警務處也使用這種技術做挾持的情境訓練。其他應用則還在思考階段,包括礦坑意外以及森林大火。
虛擬實境應用於情境分析的理由在於,人們對大量資料的恐懼。也就是說,老一輩的人不一定喜歡新的表達方式,Ryner表示,但是「任天堂世代」的人就不一樣了。他說,這可以在軍隊裡窺見一二,現今高階將領很不習慣於用人工智慧的東西告訴他什麼是重要的可用資訊,但是下一世代的將領將習以為常。另一種對年青人的觀察是,他們比較能夠接受較低的視覺傳真,而不會去質疑以VR模式模擬出來的精準度。
By Stephen Withers 2003/02/27 http://taiwan.cnet.com/computers/features/0,2000063015,2006594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