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灣郊野公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排灣郊野公園(葡文:Parque de Seac Pai Van) 是澳門最大的自然綠化區,現由澳門民政總署所管理。石排灣郊野公園的前身為農場,1985年改建為綜合性用途的郊野公園。
目录 |
[编辑] 沿革
石排灣郊野公園的現址原為農場,20世紀40年代曾為天主教的耶稣會用作培育孤兒和失業青年。到1962年,葡萄牙海外省農林研究委員會成立,將農場接管,並在此展開對農牧業的研究工作。由1976年起,此地改由農林廳所管理。
在1981年澳葡政府將此地定為保護區域,其後於1984年11月開始改建作郊野公園用途。石排灣郊野公園於1985年5月28日由葡萄牙總統安東尼奧·拉馬爾霍·埃亞內斯揭幕,成為澳門第一個郊野公園。其後在1986年至1989年,政府將公園交给“康濤會”管理。直到1990年1月開始,政府自行管理公園,並增添一些設施。
[编辑] 地理位置
石排灣郊野公園位於澳門路環島西北面,佔地總面積達19.8萬平方米。石排灣郊野公園的最高點為85米。
[编辑] 歷史文物
[编辑] 設施
[编辑] 土地暨自然博物館
土地暨自然博物館的兩座場館共有五個展區,展區内容分别是:澳門自然地理、昔日農耕工具、農民勞動情况、動植物標本和藥用植物。展區的介绍以文字(為中文和葡萄牙文)、圖片、標本模型和實物為主,當中設有視聽器材讓參觀者使用 。
- 一號場館:
- 二號場館:
- 室外:介紹澳門的紅樹林和農耕活動的模型
[编辑] 植物園
- 樹木園:栽植多達40科(超過100多種)的樹木,為澳門樹種的基因庫
- 藥用植物園:栽植了澳門內具有醫療效果的野生草藥,其中有:雞蛋花、枇杷等
- 趣異植物園:栽植了29種特別植物,其中有:秋茄(胎生植物)、豬籠草(食肉植物)等
- 香花植物園:栽植了32種可發出花香的植物,其中有:桂花、月季、茉莉、荷花玉蘭等
- 外地種子交流試種區:栽植了外來的植物品種,其中有:台灣欒樹、草莓番石榴等
[编辑] 動物園
動物園分有三大展區,分别是:
[编辑] 其他設施
- 石排灣公園徑
- 十二生肖徑
- 觀鳥園
- 兒童遊樂區、單車徑
- 燒烤區、野餐區
- 澳門音樂農莊
[编辑] 交通
石排灣郊野公園位於路環島,遊客可直接於公園入口處下車。
[编辑] 參見
[编辑] 站外連結
主要的澳門郊野公園/澳門公園一覽 | ||
澳門半島: 松山市政公園 | 二龍喉公園 | 白鴿巢公園 | 何賢公園 | 宋玉生公園 | 藝園 | 盧廉若公園 | 黑沙環海濱公園 | 黑沙環公園 | 望廈山市政公園 | 螺絲山公園 | 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 | 加思欄花園 | 華士古達嘉馬花園 | 得勝花園 | ||
氹仔 :大潭山郊野公園 | 湖畔花園 | 花城公園 | 紀念碑花園 | 氹仔市政花園 | 十字花園 | 氹仔碼頭花園 | ||
路環 :石排灣郊野公園 | 黑沙水庫郊野公園 | 九澳水庫郊野公園 | 恩尼斯花園 | 黑沙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