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胜利日 | |
---|---|
开发者 | Valve |
出版商 | Activision |
設計者 | DoD制作小组 |
遊戲引擎 | GoldSrc |
發行日期 | 2003年5月1日 |
類型 |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
遊戲模式 | 多人游戏, 单人游戏 |
遊戲分級 | ESRB: 青少年(T) |
平台 | Windows |
zh-tw:儲存媒體;zh-cn:存储介质; | CD, Steam |
輸入裝置 | 键盘, 鼠标 |
胜利日(Day Of Defeat,DOD),又直译为击败日(臺譯"決勝之日"),是Valve公司开发的一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第一人称射击电子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可以体验到近乎真实的二战战场。游戏的图像和声效受到了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响,事实上,它使用了电影中的一些音轨来烘托效果。
目录 |
[编辑] 游戏性
胜利日作为三维的射击游戏,展现了二战时候协约国(Allies)和轴心国(Axis)之间的战斗。玩家要取得地圖上所有的旗子來取得勝利。
玩家可以选择自己所希望的人物类型,比如可以选择协约国中的美国或者英国,也可以选择轴心国的纳粹德国。不一样类别的士兵会拥有不同的武器,外观也不尽相同。
游戏開始之後,進行對戰的兩方隊伍會出生在地圖的两個区域内。最先完成任务的阵营获得胜利。
人员伤亡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加强本方的战斗力量,进行战斗力补充的计时器通常会持续10到20秒的时间,但是具体时间因服务器设置而异。
和其他的半条命(Half-life)模式一样,胜利日要求统一阵营的队员必须全力合作。游戏也提供记分牌来显示每个队员的杀敌数和死亡数。而整个队伍的胜利局数和阵营中队员配合的默契和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
游戏会在设定的时间到了的时候结束游戏,获胜局数多的队伍取得游戏胜利,除非两方胜利局数相同,否则不计算具体的杀敌和死亡数。记分牌在显示一定时间后,游戏将会换到下一个地图继续游戏,所以说,胜利日没有真正的“完结”。
[编辑] 游戏历史
Version history (incomplete)
- Beta 1.0 - 2001年1月12日
- Beta 1.1 - 2001年2月14日
- Beta 1.2 - 2001年4月5日 (存疑)
- Beta 1.3 - 2001年7月1日
- Beta 2.0 - 2001年10月13日 (存疑)
- Beta 2.1 - 2002年5月10日 )
- Beta 2.2 -(未知)
- Beta 2.3 -(未知)
- Beta 3.0 - 2002年7月11日
- Beta 3.1 - 2000年8月8日
- Version 1.0 - 2003年5月1日
- Version 1.1 - [[2003年]9月14日(开始通过Steam放出)
- Version 1.2 - 2004年5月19日
- Version 1.3 - 2004年7月7日
- 胜利日:起源 - 已發佈,可透過steam來線上購買。
胜利日在2001年作为半条命的第三方游戏模式出现,不久之后,制作小组整体加入了Valve公司,并且开始制作一个由Activision发行的独立版本的胜利日。官方发布的第一个正式版是在2003年5月。后来通过Steam,游戏升级到了1.1版本。胜利日:起源,将会在2005年夏天发布。
游戏最初发行的时候,选择不同的阵营,在游戏中行走和跑动的速度也会不同。步兵的行动最为迅速,而后勤兵最慢,军官的行进速度为中等。后来玩家普遍反映这样的射击有悖于真实,所以制作小组在下一个版本里面根据不同兵种携带的物品的重量决定移动速度。无委任令的军士(NCO)会出现不同情况下不同的移动速度,当他们携带一个大型的武器比如汤普森冲锋枪的时候,会移动的慢一些,而携带德国Sturmgewehr 44枪械的时候就会行动快一些。
当游戏的2.0测试版发布的后,玩家发现移动速度的差别被去除了。同时加上了盟军的上士,携带武器为M1卡宾枪。而德国一方则可以使用FG42 Fallschirmjäger和来福枪。再后来的版本中,双方均增加了机关枪(盟军的枪口直径为.30)。并且玩家在移动中无法开枪。玩家一般都会选择停下来稳定住,然后蹲下进行射击,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准确度。
3.0测试版中又增加了盟军的使用注油枪的上士。
[编辑] 武器
游戏中真实模拟了二战期间的各种老枪:M1 Garand,、M1卡宾枪、 汤普森冲锋枪、M3 注油枪、Springfield 1903来福、勃朗宁半自动步枪、.30口径卡宾枪、Bazooka、Karabiner 98k、Gewehr 43、MP40、Sturmgewehr44、FG42、MG34、MG42、Panzerschreck、Lee-Enfield、Sten、Bren和PIAT。
每个玩家在刚进入游戏的时候都会配备一个美国产M1911手枪和一把德国造的限量版“铁铲”刀。每人可以装载最多2颗雷弹(美国产烟雾弹、德国产手榴弹和英国产蛋形手榴弹)。
当玩家被击毙的时候,所使用的主枪会掉落,从而其他玩家可以拾起并且使用,即使枪械为对方阵营所有。
[编辑] 地图
胜利日的地图列表
官方地图 | 经典地图 | 最受欢迎的地图 |
|
|
|
胜利日的地图风格完全为二战时期的战场,双方要在战场中守住自己的领土,并且完善防御工事。玩家需要抢占地图中的关键地点,并且升起自己一方的旗帜来确认守住领土。游戏中需要有战术地进行进攻或者防守,尤其面对一些不可预测的地形的时候。完成有些人物的时候,玩家需要使用TNT炸药来摧毁挡在面前的障碍。有些时候还会出现隐藏任务,比如在某些地点会有一些机密文件,玩家需要将它们转移回司令部。
官方的胜利日地图包括各种地形,比如奥马哈的沙滩(dod_charlie)、巷战(dod_avalanche)等等。由于Valve公司开发的地图编辑器的广泛流传,非官方制作的各种地图迅速的流传开来。这些非职业或者从事其他游戏地图制作的地图设计者们开发的地图可以说在技巧性和视觉欣赏方面都不亚于官方的,并且将会给玩家新的体验。事实上,胜利日也可以使用反恐精英的地图。
[编辑] 胜利日:起源
2004年,Valve宣布将使用Source引擎开发新版的胜利日,名称叫胜利日:起源。和原先的版本不一样,胜利日的所有图像系统将会重写。Valve在2005年2月24日宣布这个游戏会在春天通过Steam放出。但是直到7月22日,游戏还没有出现。Valve对跳票行为没有做出解释,只是说会推迟到夏天发布。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游戏会在9月中旬正式发布。(現已發佈)
[编辑] 机器人
虽然胜利日在发布时候只能支持多人对战,但是随后出现了许多可以进行单机对战的机器人补丁。最受欢迎的是SturmBOT和ShrikeBOT。
[编辑] 参考资料
- 本条目翻译自英文wiki的Day of Defeat条目,其中图片和表格均为英文wiki条目制作者制作。
- 参考了法语的Day of Defeat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
|
---|---|
直系游戏 | 半条命 - 半条命:zh-cn:对立力量;zh-tw:正面交鋒 - 半条命:zh-cn:蓝色偏移;zh-tw:關鍵時刻 - 半条命:zh-cn:起源;zh-tw:次世代 - 半条命2 - 半条命2zh-cn:第一章;zh-tw:首部曲 浩劫重生 |
官方模式 | 绝地要塞 - zh-cn:反恐精英;zh-tw:絕對武力 - 反恐精英:起源 - zh-cn:胜利日;zh-tw:決勝之日; - 胜利日:起源 |
第三方模式 | Garry's Mod |
非官方模式 | Half-Life 2 SMOD |
引擎/工具 | GoldSrc(修改自雷神之锤II引擎) - Source引擎 - Havok引擎 - WON - Steam - HLTV |
主要人物 | 戈登·弗里曼 - G-Man - 巴尼·科尔霍恩 - 伊莱·zh-tw:万斯;zh-cn:凡斯博士 - 爱丽克斯·zh-cn:凡斯;zh-tw:万斯 - 阿德里安·谢泊哈德 - 朱迪斯·莫斯曼博士 - 艾萨克·zh-cn:克莱纳;zh-tw:克莱因内尔博士 |
关键地点 | 黑山研究所 - 17号城 - 莱温霍姆 - Xen - 新星道 - 联合军营 |
关键事件 | 黑山事件 - 七小時戰爭 |
开发小组 | Valve : 麦克·哈灵顿 - 加布·纽维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