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又稱腕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好發於電腦(鍵盤、滑鼠)使用者、木匠、裝配員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對腕部肌肉造成的物理性傷害。女性發生此疾病的比例為男性的3~10倍,病患時常夜間時痛醒,但初期甩一甩就可以減輕症狀,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壓破迫手腕,而延誤就醫。其他如懷孕後期的女性、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內分泌異常、多發性神經炎、腫瘤及手腕骨折或脫位等,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目录 |
[编辑] 成因
正中神經穿過腕隧道,主要控管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神經,當正中神經遭受到外來的壓迫時,就會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编辑] 症狀
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出現麻痛感,症狀會在夜間時加劇;中期則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且如扣釦子、拿杯子等細微動作出現障礙,麻木、疼痛症狀會延伸至手肘或肩膀;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消瘦、伸展困難,手部感覺喪失。
[编辑] 診斷
- 斐倫式試驗法:將雙肘放於桌上,雙手垂直,手腕自然下垂彎曲90度三十秒到一分鐘,會出現酸麻症狀。
- 提內耳氏徵象:輕敲患者的正中神輕控管的區域,患者會有觸電或刺痛感,可能已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 檢查神經傳導速度:若診斷出正中神經傳導速度緩慢,大致可判定為腕隧道症候群。但有5%到10%的患者在初期,神經傳導速度無明顯變慢的現象。有些雖有問題,但並非腕隧道症候群。
[编辑] 治療
輕微者避免姿勢不正,再輔以藥物治療等即可改善;嚴重者以手術切開橫向的腕關節韌帶,減輕正中神經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