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行星系統(簡稱行星系;英語:planetary system)指圍繞某恒星公轉的各種天體的集合,包括行星、衛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和宇宙塵埃。太陽和它的行星系統(包括地球在內)合稱爲太陽系。
目录 |
[编辑] 起源和演化
與太陽系相似的行星系統一般認為是在恒星形成的同時形成。還有的早期理論假想,在兩顆恒星「擦肩」而過時,因彼此之間的重力吸引,恒星中的部分物被拖曳出來,這些物質逐漸聚合形成了行星。然而以我們現在的知識來判斷,如此近距離的恒星「錯車」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當今被普遍接受的是行星系統由星雲產生的學說。
但是另有一些與「我們」迥然不同的行星系統:比如我們已通過某些脈衝星電磁輻射週期的輕微變動推斷出它們有行星系統存在。脈衝星是超新星猛烈爆炸的產物,普通的行星根本不可能禁受如此強大的衝擊波——在此狀況下,行星不是被蒸發掉就是因恒星質量急驟下降而擺脫引力束縛跑得無影無蹤。有理論認為是左近的伴星在超新星爆發中幾乎完全蒸發,其殘骸變成了脈衝星的行星。或者是脈衝星周圍的吸積盤(accretion disk)以某種方式形成了行星。
[编辑] 里程碑
- 太陽系——太陽和附屬的行星系統,這是最早認識的行星系統。
- PSR 1257+12——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系統,最早發現的脈衝星行星系統,最早發現的多行星系外行星系統,最早發現的脈衝星多行星系統。
- Upsilon Andromedae——最早發現的主序星多行星系外行星系統,發現於1999年4月。
- PSR B1620-26——最早發現的聚星行星系統。
- 55 Cancri——已知的最大的系外行星系統(4顆行星,迄於2004年8月。40光年外有一顆伴星)[1]。
- Gliese 876——最早發現的紅矮星行星系統,也是最早發現的有軌道共振現象的行星系統。
- HD 69830——已發現三顆與海王星質量相當的行星和一條小行星帶,軌道都在1AU之内[2] [3]。
- 2M1207——第一顆被拍攝到的系外行星,最早發現的棕矮星行星系統[4]。
- Cha 110913——最早發現的次恒星(substellar)行星系統,也有人認為是星際行星[5]。
[编辑] 參見
- 太陽系外行星
- 已確認系外行星列表
- 恒星溫床
[编辑] 參考文獻
- ↑ Wired News,Found: Solar System Like Our Own,2002-06-13。
- ↑ Whitney Clavin,NASA's Spitzer Telescope Sees Signs of Alien Asteroid Belt,2005-04-20。
- ↑ Christophe Lovis (2006-05-18). "Trio of Neptunes and their Belt".
- ↑ Robert Roy Britt,Likely First Photo of Planet Beyond the Solar System,2004-09-10。
- ↑ Planet-sized Brown Dwarf May Yield Miniature Solar System,200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