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华级战列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最后建成的排水量最大的一级战列舰。
1938年5月,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4.5万吨级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衣阿华级战列舰。该级战列舰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搭载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是历史上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战列舰。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便于大西洋—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的措施,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舰体长宽比7.9,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能。3座三联装主炮塔,舰体前部呈背负式安装两座,舰体后部安装一座。采用新型50倍口径406毫米主炮。依阿华级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水平装甲。
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1942年8月27日首舰“衣阿华”号(BB61)下水。1942年12月7日“新泽西”号(BB62)下水。1943年12月7日“威斯康星”号(BB64)下水。1944年1月29日“密苏里”号(BB63)下水。1945年8月,“伊利诺伊”号(BB65)在建造到总工程量的22%时停工,该舰没有完工下水。1950年1月“肯塔基”号(BB66)下水,但随后停建。后将舰艏拆移,更换到因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而舰艏损坏的“威斯康辛”号上,20世纪60年代初,8座锅炉拆装到2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后,整舰被拆毁。
1943年,“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完工,1943年11月“衣阿华”号运载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参加德黑兰会议。1944年初,“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加入太平洋舰队,“新泽西”号相继成为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第三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的旗舰。1944年,“密苏里”号、“威斯康辛”号完工正式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日本的海上作战,其中包括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以及攻击日本本土的战斗。1945年9月2日,当时接替回国维修的“新泽西”号成为第三舰队旗舰的“密苏里”号战列舰因作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的地点而声名远扬。
“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1949年编入预备役。1951年9月重新加入现役,参加朝鲜战争。1958年3月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再次编入预备役。1968年4月,“新泽西”号单独重返现役,进行现代化改装后参加越南战争。1969年再次退役。
为了对抗70年代末期苏联海军的挑战,1981年-1989年间,在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支持下,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后,再次重返现役。舰上安装了“戰斧”巡弋飛彈、“鱼叉”舰舰导弹、“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以及无人飞机弹射器,更新电子设备。1990年“衣阿华”号、“新泽西”号由于军费减少,1990年再次退役封存。1990年11月“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开赴波斯湾参加海湾战争。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退出现役。
[编辑] 主要性能指标(设计时)
标准排水量: | 44500吨 |
满载排水量: | 55710吨 |
装甲总重: | 18466吨 |
全长: | 270.4米 |
水线长: | 262.1米 |
最大宽度: | 33米 |
最大吃水深: | 11米 |
主机功率: | 212000马力 |
最大航速: | 33节 |
续航力: | 15900海里/17节 |
主炮: | 9门50倍口径406毫米(3座三单装) |
副炮: | 20门38倍口径127毫米(10座双联装) |
侧舷装甲带: | 307毫米(倾斜角19度) |
水平甲板装甲: | 222毫米(三层合计) |
炮塔正面装甲: | 432毫米 |
舰载机: | 4架;弹射器:2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