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地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補地價 是地產發展項目常見的名詞。 它是一塊土地原先價值與現在價值之差額,土地使用者付給土地最終業主的補賞金額。 補地價常見於「舊區重建補地價」、居屋補地價、丁屋補地價等之時候發生。
目录 |
[编辑] 詳解
在一個地方,例如國家,土地的最終業權是政府或統治者所屬,他們所謂的「賣地」予人民,例如土地拍賣,只是有條件及有限期的批租給「買地」者,例如999年期及指定該塊土地只可以建倉庫、三層高等等限制性的租借條款。 假若有天,該「購地」者有意更改該土地的用途,例如重建成商場、住宅等,其土地價值相對地提昇。 土地契約條款因此須要大幅修訂,必須經最終業主(例如政府)同意。 其同意的條件就是補地價,讓政府當局也獲益,此謂「補地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