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夫兰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ames Franck 詹姆斯·夫兰克 |
|
出生
|
1882年8月26日 |
德国汉堡 | |
逝世 | 1964年5月21日 |
德国格丁根 | |
研究領域 | 物理学家 |
集中研究 | 夫兰克-康登定律 夫兰克-赫兹实验 |
國籍 | 德国 |
居住地 | 德国 |
研究機構 | 柏林大学 格丁根大学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芝加哥大学 |
母校 | 海德堡大学 柏林大学 |
博士導師 | 埃米尔·瓦尔堡 |
博士學生 | 威廉·汉勒 |
獲獎 | 诺贝尔物理学奖(1925年) |
詹姆斯·夫兰克(德语:James Franck,1882年8月26日—1964年5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目录 |
[编辑] 经历
夫兰克于1906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夫兰克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并成为德皇威廉学院物理部门的负责人。1920年,夫兰克成为格丁根大学第二实验物理学院院长。在此期间,夫兰克与理论物理学院院长马克斯·玻恩共同研究量子物理学。
1925年,夫兰克因在1912年至1914年间进行的研究成果而与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些研究成果中包括证实玻尔模型正确的夫兰克-赫兹实验。
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夫兰克离开德国前往美国继续其研究。他最初是在巴尔的摩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一年后他又去了丹麦和芝加哥。就在那个时候,夫兰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曼哈顿计划。他还成为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化学部门的负责人。夫兰克还是关于原子弹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委员会的主席,成员包括J·J·尼克松、格伦·西奥多·西博格和莱奥·齐拉特等。委员会于1945年6月11日出台了著名的关于原子弹军事应用问题的《夫兰克报告》。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丹麦时,匈牙利化学家乔治·德海韦西将马克斯·冯·劳厄和夫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用王水溶解掉,以防止纳粹德国将奖章掠走。他将溶解后的溶液放在尼尔斯·珀尔学院实验室的架子上。战后,德海韦西回到实验室将溶液中的金沉淀出来,诺贝尔学会将其重新铸造成奖章。
[编辑] 荣誉与奖章
[编辑] 参见
- 夫兰克-康登定律
- 夫兰克-赫兹实验
[编辑] 参考文献
- Les Prix Nobel. Stockholm: Nobel Foundation, since 1901.
- James Franck,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5 - Biography. Nobelprize.org.
[编辑] 外部链接
页面分类: 1882年出生 | 1964年逝世 | 德国物理学家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