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安兄謝據的曾孫,祖父謝朗,官至東陽太守。謝晦初為左僕射孟昶[1]建威府中兵參軍,太尉司馬劉穆之向宋武帝劉裕推薦為太尉參軍。謝晦處理訟案,從沒有發生過錯誤,深得寵信。義熙十一年(415年),振威將軍徐逵之將兵一萬為前鋒,偕參軍蒯恩、王允之、沈淵子等與魯軌戰於破塚(今湖北江陵東南)。魯軌用計擊殺逵之。劉裕抵馬頭(今湖北公安西北)得知逵之戰死,大怒,要親自披帶盔甲登岸強攻,被謝晦死命抱住。劉裕將劍鋒抵著謝晦喉頭罵道:「我斬卿!」謝晦說:「天下可無晦,不可無公。」劉裕聽後乃止。
宋武帝死,少帝劉義符即位,與檀道濟與徐羨之、傅亮四人同為顧命大臣。元嘉元年(424年),劉義符暴虐,被謝晦、傅亮、徐羨之等罷廢,另立荊州刺史劉義隆,是為宋文帝。謝晦出任荊州刺史,拥有重兵。
刘义隆不能容忍弒主行为,元嘉三年(426年),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罪行,殺谢晦之子谢世休、弟谢嚼等。文帝命檀道濟、南阳太守沈道兴發兵攻謝。谢晦上表宋文帝盛赞徐羡之、傅亮等人忠贞愛國,決定起兵清君侧。此時檀道濟部駛至忌置洲尾(今湖北洪湖西南长江北岸),謝晦軍不戰自潰。谢晦乘夜逃奔江陵,周超出降到彥之,後出城北逃。至安陆延头(今湖北大悟东南)被擒,斩于建康(今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