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貞觀政要》
[编辑] 簡介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歷史文獻,唐代史學家吳兢撰,共有十卷,分四十篇。貞觀一書以君臣對答的方式,分類編撰貞觀年間唐太宗和身邊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溫彥博、劉洎、馬周、戴冑、孔穎達、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論,使後人能夠遵循前人的經驗,以古為鏡,擇善而從。 唐玄宗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從《貞觀政要》獲得帝王學真傳的皇帝 。
[编辑] 《貞觀政要》目錄
貞觀政要第一卷: 君道,政體,任賢
貞觀政要第二卷: 求諫,納諫,直諫
貞觀政要第三卷: 擇官,封建,太子諸王定分,尊敬師傅
貞觀政要第四卷: 教戒太子諸王,規諫太子,仁義
貞觀政要第五卷: 忠義,孝友,公平
貞觀政要第六卷: 誠信,儉約,謙讓,仁惻,慎所好
貞觀政要第七卷: 慎言語,杜讒邪,悔過,奢縱,貪鄙,崇儒學
貞觀政要第八卷: 文史,禮樂,務農,刑法
貞觀政要第九卷: 赦令,貢賦,辨興亡,征伐
貞觀政要第十卷: 安邊,行幸,畋獵,災祥,慎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