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心理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心理學是對超常現象某些方面進行的科學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生物體的:
- 超感官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ESP),即通過目前未知途徑獲得外界訊息。
- 意志影響力,指通過目前未知途徑對外界施加影響。
研究在實驗室或日常生活中進行,雖然超心理學和超心理學(psychical research)兩詞大致等同,但某些過去認為是心靈研究的課題,如催眠,在超心理學一詞出現後已成為「正統」心理學的內容,因而超心理學只包括那些根據今日知識看來具有超常成分的課題。此外,超心理學主要用於指採取科學方法對超常現象的研究。1930年代萊因 (J.B. Rhine)因使用實驗室方法進行超心理學研究而聞名,由於他的推廣,超心理學一詞遂在英語世界中普及。萊因取得的正面成果曾對科學界產生很大影響 ,但後來他人發現難以重複他的結果,於是興趣也隨之減退。現在超常現象是否真正存在仍有爭論,但日益精巧的實驗方法可能會提高不同實驗室間結果的可重複性。同時,對超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方式也逐漸受到尊重。
[编辑] 歷史
1930年代萊因 (J.B. Rhine)因使用實驗室方法進行超心理學研究而聞名,由於他的推廣,超心理學一詞遂在英語世界中普及。
1969年美國科學促進會接納超心理學會為其下屬學會。
1985年愛丁堡大學還設置了凱斯特勒超心理學教席(Koestler Chair of Para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