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思義教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路思義教堂為台灣台中市東海大學的校園象徵,位於整個校園的中心,西接教學區,東接宿舍區。東海大學早期樹木尚未繁密之前,校園內任何一處地方都可看到路思義教堂。正因如此,它變成為東海人最重要的精神指標。路思義教堂為著名華裔美國建築師貝聿銘先生早期的傑作。
不同角度看路思義教堂:
[编辑] 名稱典故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乃是美國的《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Mr. Henry R. Luce)先生為了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牧師(Mr. Henry W. Luce)而捐款與建的。
[编辑] 建築藝術
1956年,貝聿銘先生提出磚砌的圓拱造型構想之後,陳其寬先生考量台灣多地震,多方參考最後決定採用雙曲面的薄殼建築。教堂結構為了採光及明確表現結構起見,四片曲面完全分離,類似倒置船底,其上小下大的形狀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在對抗風力與地震力時甚為有力。由於屋脊部份分開,便有天窗出現,具有「一線天」的意涵。中部邊窗逸入的光線,給教堂添增了一份神秘感。其後為使前後曲面會於屋脊部份之結構易於處理起見,於是後部二曲面高於前部,呈重疊狀,後部高出之部份亦恰為內部教堂之地位,外觀適足以表彰其內部的重要性。
路思義教堂興建之前,先做了小型試驗,現為音樂系館:
|
|
---|---|
二級古蹟 | 臺中驛 |
三級古蹟 | 張廖家廟 - 張家祖廟 - 臺中文昌廟 - 臺中林氏宗祠 - 萬和宮 - 樂成宮 |
市定古蹟 | 湖心亭 - 積善樓 |
名勝 | 路思義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