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鄭氏王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似乎评论分析过多,本是知识的介绍反而太少--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3:39 2004年10月13日 (UTC)
而且过于台湾方面的立场,缺少其他的观点--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3:39 2004年10月13日 (UTC)
台灣人也很想知道其他的觀點。比方說荷蘭人是怎麼看這段歷史的。台灣有一封轉寄信,信的前半段是在描寫荷蘭是怎麼好怎麼好的一個國家,信的結尾是:為什麼鄭成功要把荷蘭人趕走?滿好笑的。當然啦!以上是打哈哈,大陸朋友們怎麼看這個時期也很歡迎添加喔。--[[User:Theodoranian|虎兒 (留言)]] 15:27 2004年10月13日 (UTC)
看看这一段:
此外,清朝,清世宗雍正皇帝說:“台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皇考(指康熙皇帝)聖略神威,取入版圖”(參:《大清世宗皇帝實錄》卷十),乾隆年間《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序言:“台灣……然自宋元以前不登經傳。至明季而後,始有荷蘭屯聚……迨康熙癸未,始入版圖,改隸郡邑。”,卷二又寫道:“台灣府,古荒服地,先是,未隸中國版圖。”。故由清朝史書記載而知,台灣在清朝之前不屬於中國,而是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才納入中國版圖。
而鄭成功的行動為「收復臺灣」的說法,則從鄭成功致荷蘭總督揆一勸降書中得知。“然台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據,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台灣秘史》,鄭劉著),然事實上在荷蘭之前,中國歷代政府皆未曾正式統治過臺灣,故此說法應屬鄭氏為強化自己攻臺合理性之說詞。
两段事实,记载了两种不同的叙述。然而却被人为地解释为第一段是事实,而第二段是托辞。用同样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第一段是某种“托辞”?Zhuhui 01:14 2007年3月31日 (UTC)
鄭成功是明朝臣子,驅逐荷蘭殖民者當然屬於中國收復臺灣。在鄭成功以前,雖然臺灣往往被視為化外之地,但是也為中國人經營,不少朝代也派兵到臺灣。 --南京太學校友 01:28 2007年3月31日 (UTC)
哇,这么快就得到了回应。。。我很赞成校友的观点。可否把兄的这段话融入条目之中?Zhuhui 01:36 2007年3月31日 (UTC)
- 可以整理。戴運軌校長(國立中央大學在臺復校首任祭酒,也曾任國立臺灣大學代校長)曾說:“明代南京國立大學,經歷了二百六十五年,出了一位非常傑出的校友,便是開發臺灣的鄭成功。鄭氏有雄才大略,以臺灣為基地,肩荷光復中華的重任”。臺灣是開臺先王鄭成功推翻滿清、光復中華的基地。 --南京太學校友 01:43 2007年3月3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