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
---|
基本教義 |
三寶 涅槃 緣起 輪迴 |
修行位階 |
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
人物 |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鳩摩羅什 玄奘 蓮花生 慧能 印光 |
宗派 |
大乘 小乘 藏傳 漢傳 |
经典 |
經藏 法华经 華嚴經 楞嚴經 心經 金剛經 地藏經 淨土三經 阿含經 百喻經 |
聖地 |
八大圣地 |
维基主题:佛教 |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語: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Gotama Buddha),古印度释迦族人,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又被称为佛陀(觉者)、世尊等。“悉达多”的意思是达成目的的人,“乔达摩”(Gautama)是释迦牟尼宗族的名称,即释迦族祖先的姓氏。释迦牟尼为古代印度白种的雅利安人,高鼻深目,但随着佛教在中原的本土化,有时其形象被描绘成汉人模样。
目录 |
[编辑] 生平
其生卒年代,北传佛教根据汉译《善见律毗婆娑》中“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前486年,南传佛教则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但在其生平中未見有出於公元前1000-800年的梵文經典,所以可能比此更早,現在難以推斷。
[编辑] 覺悟前
传说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蓝毗尼)王国净饭王的王子,属刹帝利(即是帝王階級)种姓。其母为摩诃摩耶,在生下释迦牟尼的第七天逝世,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養育成人,也成為释迦牟尼的繼母。八歲開始向毘奢婆蜜多羅學習,向羼提提婆學習武術,望从小在宫中生活,娶有三个妃子,分别为善覺王之女耶输陀罗、乔比迦、鹿王,并与耶输陀罗生有一子罗侯罗(也有说法认为佛子罗候罗是由佛陀指腹怀孕出生的)。 据说他深感人世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不满婆罗门祭司及其梵天创世的说教,29岁时在月夜乘白马出家修道。开始遍访名师。后在苦行林中苦修6年。35歲時,悟到苦行不能达到解脱,转而前往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禅定“成道”,证得诸法实相。
[编辑] 覺悟後
随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为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道理,称之为“初转法轮”。此后雲遊四方,度化了许多弟子,影响逐渐扩大。八十岁时,在拘尸那羅城附近的婆罗双树下入灭,火化後遺骨(佛遺骨也稱舍利)分由摩竭陀國王阿闍世等八王帶回建塔供養。
[编辑] 入滅後
弟子们整理出他的言行说教,通过几次结集,成为经,律,论“三藏”。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编辑] 參考資料
- 林朝成、郭朝順著,《佛學槪論》,三民書局,26-27頁,2000年,957143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