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磚四國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四個有希望在幾十年內取代六國工業集團[1]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國家。[2]這個簡稱來自這四國國名的開頭英文字母BRIC(Brazil, Russia, India, China)的諧音BRICK(意指「磚頭」)。一般認為,這個概念最先是由一份高盛投資銀行的研究報告提出的,從而被廣泛討論。這份2003年的報告,其主要觀點是金磚四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在2050年將超越現在世界上大多數最富有的國家。另外,金磚四國的概念,有時也用來定義謠傳中的這四國在2002年所簽署的關於貿易與合作的協定。實際上,由於高盛該份研究報告被廣為接受,金磚四國的概念被廣泛的用來定義這四個國家所組成的一個市場,甚至更一般的用來定義所有新興的工業國家。
目录 |
[编辑] 關於「金磚四國」的研究報告
高盛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的具有極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將在2050年位列世界最強經濟體。這篇研究報告是由高盛的全球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主持編寫的。據預測,這四個國家將擁有超過全球40%的人口和14.051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無論從任何方面講,它們都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這四個國家,既不是像歐盟一樣的政治聯盟,又不是像東盟一樣的貿易聯盟。但是,這四個國家已經逐步開始開展政治合作,來加強其政治地位,比如影響聯合國的決定;或者通過不成文的政治合作協議,來迫使美國讓步,比如迫使美國與印度進行核能合作。
[编辑] 《金磚四國之夢:通向2050之路》(2003年)
認為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已經或者正在改變自己的政治體制,已適應全球資本主義。高盛預測,中國和印度分別將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製成品和服務提供者,而巴西和俄羅斯相應的將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原材料提供者。鑒於巴西和俄羅斯可以為中國和印度提供所需的原材料,合乎邏輯的預測表明,金磚四國將更加廣泛的合作。據預測,“金磚四國”將有能力組成強大經濟集團,從而取代現在G6的地位。巴西盛產大豆和鐵礦石,而俄羅斯有極為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早在冷戰結束時或更早時期,組成「金磚四國」的各國政府就都開始了經濟和政治改革,以使他們進入世界經濟。為了競爭,這些國家曾同時強調了教育,引進外資,國內消費和國內產業的發展。研究認為,印度有潛力成為在未來的30至50年裏“金磚四國”中發展最快的國家。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和巴西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下降將晚於俄國和中國。[3]
[编辑] 後續報告(2004年)
繼其最初的2004年「金磚四國」研究報告後,高盛世界經濟小組又發佈了後續報告。這份新的報告將分析結果更推進了一步,並著重聚焦在這四國經濟的發展將給世界市場帶來的影響。報告估計,金磚四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份額將從2003年的20%增長到2025年的40%。同時,他們的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將從2004年的大約10%增至2025年的超過20%。而且,在2005年到2015年間,這些國家將有超過8億(800,000,000)的人跨過$3,000的年收入門檻。據計算,在2025年這些國家將約有2億(200,000,000)人的年收入超過$15,000。因此,市場需求的大回升將不僅僅影響必需品,也會影響到價格較高的品牌產品。報告指出,首先是中國然後在十年之後是印度,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
儘管增長率結存果斷地活躍朝向金磚四國的經濟,高水準經濟地區個人財富程度會持續超越平均金磚四國水準。 高盛證券估計到2025年六國高峰會G6[1]成員國地區的年收入會超過$35,000,反而只有二千四百萬名金磚四國居民才有相同收入水準。 報告強調指出印度能源的大型無效率,及引人注目地提及金磚四國在全球資本市場的極小代表權。 過往矛盾顯突金磚四國的龐大人口,而且使金磚四國的總財富相當容易使六國高峰會成員國地區失色,及同時令年收入會保持於當今工業國家基準之下。上述現象會持續影響全球市場;隨著跨國公司試圖從金磚四國的取得優勢,例如由金磚四國的龐大潛質市場生產廉價汽車及其他金磚四國居民負擔得起的產品,來替代昂貴的奢侈汽車品牌。
[编辑] 協議
各種原始資料(請閱讀以下外部連結)提及早於高盛論文的「原本」涵義金磚四國協定。 Some of these sources claim that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of Russia wa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original cooperative coalition of developing BRIC countries. However, thus far, no text has been made public of any formal agreement to which all four BRIC states are signatories. This does not mean, however, that they have not reached a multitude of bilateral or even trilateral agreements. Evidence of agreements of this type are abundant and are available on the foreign ministry websites of each of the four countries. Trilateral agreements and frameworks made among the BRICs include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member states include Russia and China, associate members include India) and the IBSA Trilateral Forum, which unites Brazil, India, and South Africa in annual dialogues. Also important to note is the G-20 coalition of developing states which includes all the BRICs except for Russia, which is not a member of the WTO. The G-20 operates during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negotiations.
[编辑] 市場
The BRIC term is also used by companies who refer to the four named countries as key to their emerging markets strategies. In reality, the use of this acronym often obscures a lesser role given to Brazil, and sometimes to Russia too. In such a sense, the reduced acronym IC (English "ick") would not be attractive, although the term "Chindia" is often used. On the other hand, when Russia is used as a loose term to include all of Eastern Europe as well, the attention is more serious. At issue are the multiple serious problems which confront Russia (declining population, potentially unstable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ritical lack of modern infrastructure, etc), and the comparatively much lower growth rate seen in Brazil. However, Brazil's lower growth rate obscures the fact that the country is already much more wealthy than China or India on a per-capita basis and has an economy potentially more diverse than the other BRICs due to its raw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potential.
[编辑] 批評與爭議
在「金磚四國」的論題中,有很多不確定性與假設,表示這四國中的其中一個或全部可能無法達到所預測的發展。中國與印度作為主要生產製造大國的成就,已被廣泛認知,但是有些評論者認為中國和俄國缺乏完整的民主制度可能會在未來形成問題。 中國可能與台灣發生衝突也是隱憂之一。 同樣地,俄國的人口正穩定地下降,可能對它造成影響。 最後,對巴西的經濟預測已經持續幾十年了,但是到目前為止都不符投資者的期望。 金磚四國的貧窮人口廣大。這也會對經濟造成阻礙因為它會影響政府財務,增加社會不安,以及限制國內經濟需求。國際衝突,國內的不穩定,政治政策,疾病與恐怖主義的爆發,都是可能阻礙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可能原因。最後,金磚四國的經濟發展可能會對全球環境帶來無法預測的結果。 認為地球承載力有限的論者認為,在現今的科技之下,金磚四國的發展將會有其限度。
[编辑] 注釋
[编辑] 外部連結
- Thomas Harr, Senior Analyst, Danske Bank: BRIC The Major Issues; June 2006
- Kristalina Georgieva, Country Director Russian Federation, World Bank: BRIC Countr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2006
- Article on Brics from the Danish National Bank with extensive statistics and comaprisons with G7 countries and Denmark
- Businessweek article on Goldman Sach's predictions regarding BRIC
- Goldman Sach's predictions for BRIC - pdf
- CIA 25 Year Forecast
- BRICS+G: Sustainability and Growth in Brazil, Russia, India, China, South Africa and Germany
- Mario Profaca's blog on current BRIC developments
- Current valuation of BRIC markets versus GDP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