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道座標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銀道坐標系是以我們身處的銀河系赤道平面(銀道面)為基本平面的天球坐標系,座標多數用在研究星系位置上。
許多的星系,包括我們太陽和地球所在的銀河系皆為盤狀結構:我們能看到的多數銀河系物質(除了暗物質)都緊挨著這個銀道面。銀河系本身也像地球一樣有著自轉軸,銀道座標系利用本身特性來定義座標系統,也就是以太陽相對於銀心(銀河系中心)轉動來決定銀河系自轉。
在任何天球座標系都需要定義赤道和極點。銀道座標系也一樣,需要一條垂直於赤道的子午線作為銀經的起點。經由國際會議決定銀道座標系的銀緯和銀經分別以b和l標示,銀極的銀緯(b)是90°(b=+90°或b=−90°)。銀緯~0°的天體,就位在銀河系的盤面(亦即銀道面)上,也就是在銀河座標的赤道附近。
如此一來,銀道座標系是在銀道面及其自轉的體系下劃定天體位置,所以當這些天體隨著銀河系一起自轉時,其座標位置是固定的,然而一旦這些天體不隨著銀河系自轉時,就會造成相對位置的改變,其銀道座標值也將隨之改變。在銀河系內天體位置(具體說就是銀道座標)會保持著相對穩定,但是對系外天體而言,因為並未隨著銀河系一起自轉的關係,便會在銀道座標系上產生顯著的位置改變。例如考慮一個位置在銀道面,並在自轉軸後方的星系,也就是位置在銀經l=180°。經過1億1千萬年,這個星系的位置將因銀河系自轉而變成銀經l=0°(銀緯不變)。因銀道座標系是以銀河系決定座標系,在系外天體都會以銀河系的自轉週期,約2億2千萬年環繞銀河系一周(不考慮星系自身運動)。
目录 |
[编辑] 概念定義
概念上,銀道座標系也是球坐標,太陽位於銀道面以北,銀經的起點指向銀河中心。銀道座標系沒有像赤道坐標系的歲差現象,故不需標示曆元。
但銀道相對地球赤道與黃道都有明顯傾角,而日地距離,甚至比鄰星的距離相對於作為背景銀河系,其周年視差的變化(即相隔半年目標的視位置變化)還是微乎甚微的。但是對於平時天文愛好者的觀測項目,甚至於天體發現等的情況下,亦很少會利用到銀道坐標系的。
銀度面是整個銀度座標系的基本平面,所有銀緯與之平行,銀經與之垂直;銀河系成員如恆星、暗物質與氣體、塵埃等部絕大部分對稱分佈在銀道面的兩側。太陽系位處在銀道面以北112.7±1.8 光年(34.56±0.56 秒差距)[1]處,但因為距離銀河系中心30,000光年之遙,相對來說還是非常接近銀道面的。
銀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有123°的夾角,銀緯(b)以0°至90°角度為單位度量,北銀極銀緯是+90°,位置在牧夫座大角附近,南銀極銀緯是-90°,位置在南天的玉夫座。
銀經的度量由0°至360°,在銀河系自轉軸所在的人馬座方向起計量,沿著銀道面移動,至天鵝座(銀經90°)、御夫座(銀經180°)與南天的船帆座(銀經270°)。
由於銀道座標系是球坐標,所以並未在銀河系中定出一個基點,而只是以銀河系的光度定出一個具體的方向和銀道面。然而為定義銀道面,必須經由銀心(銀河系中心)通過太空中便於計量的一個特殊點(太陽中心)。情況類似於在地理座標系中需確認高度是在地平面之下或之上而必需選擇的一個確切的觀測點。
[编辑] 相關定義
195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第十屆大會上定義了北銀極點的新值與銀經的起算點後,亦同時確立赤道座標系和銀道座標系互換的標準。北銀極定義在赤經(RA)12h51m26.282s,赤緯 27°07′42.01″(2000.0曆元)。
銀經0°的位置被定義在赤經17h45m37.224s,赤緯−28°56′10.23″ (2000.0曆元),銀道與赤道(2000.0曆元)夾角為122.932°。因為太陽系在銀道面以北,抵銷後銀道座標的原點位於赤經17h45m40.04s,赤緯−29°00′28.1″ (2000.0曆元)。
[编辑] 外部鏈結
[编辑] 參見
- 銀河系
- 銀盤
- 銀核(bulge)
- 銀暈
- 銀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