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根廷龍 保护现状:化石 化石年代:白堊紀 |
||||||||||||||||||||
---|---|---|---|---|---|---|---|---|---|---|---|---|---|---|---|---|---|---|---|---|
![]() 阿根廷龍的畫像 |
||||||||||||||||||||
分类 | ||||||||||||||||||||
|
||||||||||||||||||||
学名 | ||||||||||||||||||||
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 (Bonaparte & Coria, 1993) |
阿根廷龙(學名Argentinosaurus)是草食性的巨龍科下的一個屬,可能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体型最巨大的陆地动物。牠們在勞亞古陸侏羅紀的近親(如迷惑龍)滅絕後,才於白堊紀中期的南美洲發展,即距今約100百萬年前。
目录 |
[编辑] 描述
沒有太多阿根廷龍的化石被發現,只有一些背部脊骨、脛骨、肋骨碎片及薦骨。一節脊骨就有1.3米長,而脛骨約為1.55米長。綜合這些骨頭的大小及其他蜥腳下目恐龍的特徵,古生物學家估計成年的標本可達35米長,體重約為80-100公噸。牠是有足夠證據的恐龍最為大型。雖然比較巨體龍的44米根及180公噸重,及易碎雙腔龍(Amphicoelias fragilimus)的60米長還要小,但是就這些恐龍的估計身長及體重都沒有得到驗證。阿根廷龍脊骨上巨大的翼相信是連結巨大的肌肉。
[编辑] 分類及歷史
阿根廷龍的模式種是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是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約瑟·波拿巴(José F. Bonaparte)及羅多爾夫·科里亞(Rodolfo Coria)於1993年發表及命名的。牠是屬於白堊紀阿爾布階至森諾曼階,距今約112.2-93.5百萬年前。發現化石的地點是位於阿根廷內烏肯省的利邁河地層。
[编辑] 博物館展覽
阿根廷龍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羊齒植物自然生態博物館內展出。這個展覽描繪出一個阿根廷龍與肉食性恐龍南方巨獸龍的假想戰鬥。白堊紀時期植物及動物的化石亦在展覽之內,這些包括有翼龍的兩個物種,彷彿就像是一個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史前生態場景。阿根廷龍重組的骨骼共有123呎長,代表著牠是組裝上最大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