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錕(1933年11月4日—),美籍华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光纖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65年,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论文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他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导新纪元打开了大门。为此,获得了爱迪生电信奖、马可尼国际奖、贝尔奖、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和光电子学奖金等。
[编辑] 個人簡介
[编辑] 經歷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1957)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附屬標准通訊實驗室(1960)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學系教授及講座教授(1970-1974)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
首席科學家(1974)
工程總裁、行政科學家(1982);
研究事務總裁(1986)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1987-1996)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0)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
專長光纖通訊
曾獲得之學術榮譽美國硅酸鹽學會摩尼獎(1976)
美國富蘭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蘭亭獎章(1977)
英國蘭克信托基金會蘭克獎(1978)
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摩理斯·H·利柏曼紀念獎(1978)
瑞典艾力松基金會L·M·艾力松國際獎(1979)
美國武裝部隊通訊及電子學會金章獎(1980)
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亞歷山大·格林姆·貝爾獎章(1985)
美國馬可尼基金會馬可尼國際科學家獎(1985)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85)
意大利熱那亞市哥倫布獎章(1985)
日本通訊及計算機促進基金會通訊及計算機獎(1987)
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法拉第獎章(1989)
美國物理學會新材料國際獎(1989)
英國塞薩斯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90)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0)
英國格拉茲高大學榮譽工程學博士(1992)
SPIE金章獎(1992)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
英帝國司令勳章(1993)
英國達勒姆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94)
世界工程組織協會傑出工程成就金章(1995)
澳洲格理斐思大學第一服務榮譽博士(1995)
第十二屆日本國際賞(1996)
現職香港高科橋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
前任: 馬臨 |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第三任(1987—1996) |
繼任: 李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