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校訓:“博文約禮” | |
現任校長 | 劉遵義 |
學校類型 | 政府資助 |
建立時間 | 1963年 |
所在地 |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 |
學生人數 | 2006年度在校學生18006名 |
教授人數 | 2003年度教學職員1031人 |
校園環境 | 郊區 |
校園面積 | 134.4公頃 |
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 英文名稱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CUHK), 成立於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學,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亞書院(1949年成立)、崇基學院(1951年成立)、及聯合書院(1956年成立)組成,及後逸夫書院於1986年成立,是香港唯一實行書院聯邦制的大學。中大現在大多數學系皆有提供中英語課程。有些院系,如醫學院,法律學院, 藥劑學院,英文系,語言學系等及大部分新開辦的理學院課程,則是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而近年校方亦加緊強調「中大自創校以來一直堅持中英雙語的教育方針」[1]。
當年政府為推廣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一所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中英雙語並重的大學,並撥出沙田馬料水一個山頭以供建校。它的校園面積為全港最大。
目录 |
[编辑] 歷史
- 1957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成立香港中文專上學校協會,共同爭取應得的政府資助及學術地位。
- 1959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成為政府資助專上學院。
-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正式成立,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合併而成。
- 1965年,教育學院成立。
- 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過香港中文大學改制方案,將中大採取單一制的行政結構,各書院只管理其各自的資產,其餘全部權力,授予大學本部。
- 1977年,醫學院成立。
- 1986年,逸夫書院成立,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的第四個成員書院。
- 1991年,工程學院成立。
- 2005年,開設環球商業本科生課程
- 2005年12月1日,法律學院成立,是香港第三家提供法律課程的本地大學。
- 2006年,開辦法學士本科生課程。
- 2006年,宣佈成立晨興書院及善衡書院,校舍設於大學體育館後之山坡,及後更宣佈將成立第七所書院,校舍設於聯合書院後面之山坡。
可參考:民间校史《中大四十年》及中大四十年大事年表,1963-2003
[编辑] 歷任校長
- 第一任 李卓敏教授(1963-1978)
- 第二任 馬臨教授(1978-1987)
- 第三任 高錕教授(1987-1996)
- 第四任 李國章教授(1996-2002)
- 第五任 金耀基教授(2002-2004)
- 第六任 劉遵義教授(2004-)
[编辑] 概況
[编辑] 使命
在各個學科領域,全面綜合地進行教學與研究,提供公共服務,致力於保存、創造、應用及傳播知識,以滿足香港、全中國,以至世界各地人民的需要,並為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
[编辑] 願景
努力成為香港、全國及國際公認的第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學,並使建立於雙語及跨文化傳統的學生教育、學術成果及社會貢獻,均保持在卓越水平。
[编辑] 教學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有八個學院,以下為該八學院以及其所有教學單位:
文學院 | 工商管理學院 | 教育學院 | 工程學院 |
---|---|---|---|
|
|
|
|
醫學院 | 理學院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院 |
|
|
|
[编辑] 學生數目
八個學院合共63個學系,學生總數為18006人(資料源于30.6.2006統計數據),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732名,研究生7965名,另有其他非全日制學生309名。
[编辑] 校園
香港中文大學座落於沙田新市鎮以北的馬料水,面臨吐露港。九廣東鐵的大學站即緊接香港中文大學。校園佔地共一百三十四公頃,包括超過一百三十座樓宇,是香港擁有校園面積最大的大學。此外,醫學院除了基本醫學大樓設於本部外,主要教學實習皆集中在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的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
[编辑] 圖書館
香港中文大學有七所圖書館:
- 大學圖書館(在大學校本部)
- 崇基學院牟路思怡圖書館
- 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
- 聯合書院胡忠多媒體圖書館
- 李炳醫學圖書館(在威爾斯親王醫院)
- 建築學圖書館(在王福元樓六樓)
- 利國偉法律圖書館(在田家炳樓三樓及四樓)[2]
其它圖書相關設施﹕
-
- 逸夫書院李和聲自學資源中心 - 位於逸夫書院文瀾堂四樓。提供中外藏書七千本。 讀著可於網上查閱﹐所有資料可供借用,借還書籍於文瀾堂一樓詢問處辦理。網上查閱書籍及資料系統 https://hw1.itsc.cuhk.edu.hk/shawlib/default.asp 。
- 美國研究圖書館(American Studies Library)- 位於聯合書院胡忠圖書館二樓。原屬美國領事館新聞處轄下之美國圖書館。1993年大部份藏書遷移到香港中文大學港美中心,後交大學圖書館系統管理。館藏包括Professor James Meriwether 所贈之威廉福納特藏及美國研究特藏,為亞洲最完備之美國研究特藏。
- 中國文化研究所參考圖書室
- 香港亞太研究所參考資料室 - 位於崇基學院利黃瑤壁樓五樓。提供各式館藏給校內外人士參閱﹐參考資料總數達48,371份﹐當中分別有119歸類為「香港專題」及354份歸類為「亞太專題」。惟借用服務只供中大師生﹐校外人士可以即場使用設施。
[编辑] 體育設施
香港中文大學有各類體育設施供教職員及學生使用。
[编辑] 室內場地
- 體育館:大學體育中心、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皆有體育館,均可作籃球、排球、手球或羽毛球活動之用。全部舖設柚木地板,有空調設備。 另外﹐逸夫書院設有全校唯一一個籃球練習場(位於國楙樓底層)﹐供學生練習之用。
- 健身室:大學體育中心及各書院均設有健身室,設備齊全,並裝有落地大鏡,有空調設備。
- 壁球室:
- 康樂室:大學體育中心及各書院均有康樂室,全部空調,皆可作乒乓球或舞蹈活動之用。
[编辑] 室外場地
- 運動場
- 網球場:全校共有十四個全天候網球場,新亞書院一個﹑聯合書院兩個﹑崇基學院兩個﹐皆於其校園範圍內﹐而逸夫書院的兩個網球場設於環迴北路旁﹔另外﹐於大學體育中心外之網球場更設有觀眾席。
- 游泳池:大學本部有一個由美國人民捐款興建的五十公尺標準游泳池﹐圖則依據維多利亞公園公眾泳池,附有高台及一公尺彈板跳水設備。
- 兩用球場﹕逸夫書院第二學生宿舍旁建有一個籃球排球兩用場。
[编辑] 學生飯堂
香港中文大學有多個學生飯堂,包括:
- 范克廉樓學生飯堂
- 范克廉樓咖啡閣
- 范克廉樓快餐店
- 李卓敏基本醫學大樓小食店
- 崇基學院眾志堂學生飯堂
- 新亞書院學生飯堂(在樂群館梁雄姬樓)
- 逸夫書院學生飯堂(在國楙樓低座)
- 聯合書院學生飯堂(在張祝珊師生康樂大樓)
- 聯合書院思源文娛中心
- 李慧珍樓咖啡室
[编辑] 職員飯堂
香港中文大學也有職員飯堂,但非職員也可以光顧:
- 新亞書院雲起軒職員飯堂
- 崇基學院紫荊閣職員飯堂
- 聯合書院聚賢軒職員飯堂
- 逸夫書院涵碧軒職員飯堂
- 范克廉樓教職員餐廳鹿鳴廳
- 大學賓館教職員餐廳
- 蘭苑(位處崇基學院)
- 威爾斯親王醫院職員餐廳
- 范克廉樓見龍閣(大學宴客專用)
[编辑] 住宿
中文大學逾半學生可獲安排宿位。4所成員書院(崇基學院、新亞書院、聯合書院及逸夫書院)共有23幢宿舍,連同6幢研究生宿舍,提供了逾6,000個宿位。學生事務處來港生組轄下的國際生舍堂於2005年啟用,可容納420名本地、非本地及交換生。
[编辑] 購物
香港中文大學內有兩所書店﹐分別為位於校本部富爾敦樓的大學書店(由辰衝公司營運)及位於崇基學院李慧珍樓的新思維書店﹔另有一間「女工同心合作社」﹑一間百佳超級巿場及一所理髮店。大學校方另設「紀念品銷售處」於校本部富爾敦樓。
[编辑] 銀行
香港中文大學本部富爾敦樓一樓設有恆生銀行分行,崇基學院李慧珍樓地庫設有東亞銀行分行及本部范克廉樓設有東亞銀行自動櫃員機(銀通櫃員機網絡)。另外若需要其它櫃員機服務﹐可前往大學站﹐車站內分別有恆生銀行﹑匯豐銀行及中國銀行之自動櫃員機提供。
[编辑] 交通
[编辑] 校內交通
香港中文大學校內有穿梭校巴和穿梭小型校巴,由交通組管理。教學日穿梭校巴不收費,以及有穿梭轉堂校巴行駛;非教學日穿梭校巴學生或教職員收費港幣一元,其他人士收費港幣五元。穿梭小型校巴一律收費港幣四元五角,被中大學生稱為「富貴巴」。
中大校內主要的穿梭校巴站包括:大學站、大學體育中心、潤昌堂、馮景禧樓、大學行政樓、五旬節會樓、聯合書院、新亞書院、逸夫書院。
在教學日,有來往逸夫書院和香港教育學院的校巴行駛,英文研究與教育(中大和教院合辦)的主修生可以免費乘搭。
[编辑] 校外交通
[编辑] 鐵路
九廣東鐵大學站位於崇基學院嶺南體育館旁,為中大主要的對外交通。
[编辑] 巴士
中大附近共設有三個九巴巴士站,包括東鐵大學站旁的巴士總站,和位於大埔公路的中大正門站和崇基學院校門站。現共有8條路線途經中大:
- 70 上水 <-> 佐敦(匯翔道) (經大埔公路)
- 72 太和 <-> 長沙灣 (經大埔公路)
- 72A 大埔工業邨 <-> 大圍站 (經大埔公路)
- 73A 彩園 <-> 愉翠苑 (經大埔公路)
- 74A 太和 <-> 觀塘碼頭 (經大埔公路)
- 87K 大學站 <-> 錦英苑 (循環線)
- 272K 大學站 <-> 香港科學園 (循環線)
- 289K 大學站 <-> 富安花園 (循環線)
[编辑] 小巴
於大學站旁的巴士總站共有2條專線小巴線(分別為:807K及28K)開往井頭及沙田(白雅汀街),另有紅色小巴途經大埔公路往上水、深水埗、佐敦等。
[编辑] 書院制
香港中文大學為香港唯一運行書院聯邦制之大學。四所書院分別為新亞書院(1949年成立)、崇基學院(1951年成立)、聯合書院(1956年成立)及逸夫書院(1986年成立)。
書院制的確立主要是因為香港中文大學由三間不同的專上學院合併而成。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之初,三所成員書院各自安排不同的學系及學科內容,但到1977年,香港政府修改大學條例,將不同學院的權力收歸大學中央。現時四所成員書院只專責非形式教育,如通識課程及學生宿舍等。
2006年,中大校董會通過接受合共2.7億元的捐款,以成立晨興及善衡兩間新書院,以應付恢復四年制的需要。新書院預計分別錄取300人和600人,2012年前正式運作,中大已成立兩個委員會,負責籌劃工作。兩間書院落成後,中大書院數目將增至6間。同年,中大校董會宣佈將成立第7間書院。
值得一提的是,中大近年推行全民書院制,除了研究院師生職員外(研究院獨立於中大書院制),所有教職員和學生都會有其所屬書院。
[编辑] 學生會
由於中文大學成立時,三間成員書院都有自己的學生會,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至1970年代才正式成立。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均是中大學生會的基本會員。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包括幾個機構,而傳媒報道的「中大學生會」通常是指其最高行政機關「幹事會」。
中大學生會自成立以來,經常就學校政策對校方和政府表達意見,如「反四改三運動」、「殺系事件」、「哭中大」等,也曾聲援1989年在北京的學生運動,創立中國民運基金。
[编辑] 持續及專業進修
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於1965年成立,在1994年易名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並於2006年起易名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院秉承服務社會提供優質持續專業教育的使命,配合著香港發展步伐及不同行業人仕的進修需求,課程日趨多元化,2005至06年開設的課程約二千項,學生人數逾四萬。
[编辑] 香港互聯網交換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互聯網交換中心(Hong Kong Internet Exchange,簡稱HKIX)的營運者,肩負起香港與國際網絡之間互通的重任。
[编辑] 參考資料
- ↑ 香港中文大学雙語政策委員會,《工作範圍》,http://www.cuhk.edu.hk/bilingualism/b5/terms.html ,2006年04月02日更新。
- ↑ 香港中文大學利國偉法律圖書館命名
[编辑] 參閱
|
|||||
|
|||||
籌備中書院:晨興書院 | 善衡書院 |
[编辑] 外部連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