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麗(고려),簡稱麗,是亞洲中世紀時一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的王國(西元918年-1392年),由王建所建立。1287年起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回復独立。
高丽于13世纪至14世纪时曾向元朝稱臣,被元朝劃為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其间经过数次废除及重设,直到元朝灭亡。為免與高句麗混淆,在中國大陸又稱之為王氏高丽。
目录 |
[编辑] 歷史
918年後高句麗國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推翻弓裔,定都於迁都至自己的家乡松岳,並改稱為開京(即今朝鮮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高麗王朝成立後,採用了中土國家的皇室制度,直到1275年向元朝稱臣為止。這與後來朝鮮王朝採用比中国低一級的名称的諸侯制度区别很大。例如:
- 首都被稱為“皇都”;
- 首都的皇宮被稱為“皇城”;
- 國王的命令稱為“詔”;
- 國王的繼任人被稱為“太子”,而不是“王世子”或“元子”;
- 國王的母親被稱為“太后”,而不是朝鮮王朝的“大妃”。
- 官制与中原相同,尚书省、中书省、六部、枢密院等。
993年,高丽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北宋的關係,向遼國稱臣。此后为防入侵,高丽在北方修筑了千里长城。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1135年西京平壤发生“妙清之乱”,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暴动。
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大殺貴族文官,放逐毅宗和太子,擁立毅宗弟王皓為明宗,史稱“庚寅之亂”。以及東北面兵馬使金甫當勾結宮廷內使,發起毅宗復辟運動,失敗后金甫當於處決前呼喊所有文官都是共謀。結果更多文臣被誅,史稱“癸巳之亂”。兩亂以後,武臣當權,但武臣間內鬥不斷,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崔忠獻至其曾孫崔瑀四代挾王掌政,至1258年,崔瑀被殺,權力方回國王。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華島,其後蒙古數征高麗,進行擄掠,但仍對江華島沒有辦法。高丽三别抄义军抵抗蒙古和元朝军队至1273年。
1259年,高宗派遣太子,即後來的元宗,向蒙古請和。1275年,元宗還都開京,高麗完全依附蒙古,元朝命令高丽更改官职爵号,尚书省和中书省改为佥议府,枢密院改为密直司,御史台改为检察司,吏部和礼部改为典理司,刑部改为典法司,侍中改为中赞,平章事改为赞成事,朕改为孤,奏改为呈等等。同时废止了高丽的庙号制度。之後的李氏朝鮮亦繼承了高麗向中原稱臣之後的官職及習慣。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沈阳设置征东行省,干涉高丽国政。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再设征东行省,这以后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时回復独立。
1359年红巾军侵入高丽。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朱元璋要收復原東北元朝屬地,高麗國王仍然依附蒙古殘餘勢力北元,拒絕歸還,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出兵,發動政變,1392年在开城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高麗滅亡。
[编辑] 统治者及年号一览
王位 | 庙号 | 谥号 | 韓語 | 名諱 | 別名 | 统治时间 | 王陵 |
---|---|---|---|---|---|---|---|
追封 | 始祖 | 元德大王 | 王景虎 | 追封 | |||
追封 | 懿祖 | 景康大王 | 王帝建 | 追封 | |||
追封 | 世祖 | 惠思仁平威武大王 | 王隆建 | 追封 | 昌陵 | ||
1 | 太祖 | 應運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聖大王 | 태조 | 王建 | 918年-943年 年號天授 |
顯陵 | |
追封 | 文元大王 | 王貞 | 追封 | ||||
2 | 惠宗 | 仁德明孝宣顯高平景憲義恭大王 | 혜종 | 王武 | 943年-945年 | 順陵 | |
3 | 定宗 | 至德章敬正肅令仁簡敬莊元文明大王 | 정종 | 王尧 | 946年-949年 | 安陵 | |
4 | 光宗 | 弘道宣烈平世肅憲懿孝康惠大成大王 | 광종 | 王昭 | 王仙 | 949年-975年 年號光德、峻豐 |
憲陵 |
5 | 景宗 | 至仁成穆明惠順熙靖孝恭懿獻和大王 | 경종 | 王胄 | 975年-981年 | 榮陵 | |
追封 | 戴宗 | 睿聖和簡恭慎顯獻宣慶大王 | 王旭 | 追封 | 泰陵 | ||
6 | 成宗 | 康威章憲光孝獻明襄定文懿大王 | 성종 | 王治 | 981年-997年 | 康陵 | |
7 | 湣宗 穆宗 |
宣靈大王 孝思威惠克英靖恭宣讓大王 |
목종 | 王訟 | 997年-1009年 | 義陵 | |
追封 | 安宗 | 憲景聖德孝懿大王 | 王郁 | 追封 | 武陵 | ||
8 | 顯宗 | 大孝德威達思元文大王 | 현종 | 王询 | 1010年-1031年 | 宣陵 | |
9 | 德宗 | 宣孝剛明光莊敬康大王 | 덕종 | 王钦 | 1031年-1034年 | 肅陵 | |
10 | 靖宗 | 弘孝安懿康獻英烈文敬容惠大王 | 정종 | 王亨 | 1035年-1046年 | 周陵 | |
11 | 文宗 | 章聖剛正明戴仁孝大王 | 문종 | 王徽 | 王緖 | 1046年-1083年 | 景陵 |
12 | 順宗 | 英明靖憲宣惠大王 | 순종 | 王勋 | 王烋 | 1083年 | 成陵 |
13 | 宣宗 | 安成寬仁顯順思孝大王 | 선종 | 王运 | 王蒸 王祈 |
1083年-1094年 | 仁陵 |
14 | 獻宗 | 恭殤定比懷孝大王 | 헌종 | 王昱 | 1094年-1095年 | 隱陵 | |
15 | 肅宗 | 文惠康正明孝大王 | 숙종 | 王顒 | 王熙 | 1095年-1105年 | 英陵 |
16 | 睿宗 | 明烈齊順文孝大王 | 예종 | 王俁 | 1105年-1122年 | 裕陵 | |
17 | 仁宗 | 克安恭孝大王 | 인종 | 王楷 | 王構 | 1123年-1146年 年號天開 |
長陵 |
18 | 毅宗 | 剛果莊孝大王 | 의종 | 王晛 | 王徹 | 1146年-1170年 | 禧陵 |
19 | 明宗 | 皇明光孝大王 | 명종 | 王晧 | 王昕 | 1170年-1197年 | 智陵 |
20 | 神宗 | 敬恭靖孝大王 | 신종 | 王晫 | 王旼 | 1197年-1204年 | 陽陵 |
21 | 貞宗 熙宗 |
仁穆誠孝大王 | 희종 | 王韺 | 王悳 | 1204年-1211年 | 碩陵 |
22 | 康宗 | 浚哲文烈亶聰明憲貽謀穆清元孝大王 | 강종 | 王祦 | 王璹 王貞 |
1211年-1213年 | 厚陵 |
23 | 高宗 | 忠憲安孝大王 | 고종 | 王皞 | 1213年-1259年 | 洪陵 | |
追封 | 英宗 | - | 王淐 | 追封 | |||
24 | 元宗 | 忠敬順孝大王 | 원종 | 王倎 | 王禃 | 1260年-1274年 | 韶陵 |
25 | 中宗 (稱臣元) |
忠烈景孝大王 | 충렬왕 | 王賰 | 王昛 王椹 |
1274年-1298年; 1298年-1308年 |
慶陵 |
26 | 憲宗 | 忠宣憲孝大王 | 충선왕 | 王璋 | 益知禮普花 | 1298年; 1308年-1313年 |
德陵 |
27 | 太宗 | 忠肅懿孝大王 | 충숙왕 | 王燾 | 阿刺訥忒失里 | 1313年-1330年; 1332年-1339年 |
毅陵 |
28 | 孝宗 | 忠惠獻孝大王 攄誠宣忠崇仁秉德(忄劦)恭寅亮大王 |
충혜왕 | 王禎 | 普塔失里 | 1330年-1332年; 1339年-1344年 |
永陵 |
29 | 繼宗 | 忠穆顯孝大王 (忄劦)誠輔理演德宣惠奉化保慶大王 |
충목왕 | 王昕 | 八思麻朶兒只 | 1344年-1348年 | 明陵 |
30 | 哀宗 | 忠定大王 守誠履正佐理翊順保義迪慶大王 |
충정왕 | 王蚳 | 迷思監朶兒只 | 1349年-1351年 | 聰陵 |
31 | 武宗 | 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 공민왕 | 王祺 | 伯顏帖木兒 | 1351年-1374年 | 玄陵 |
32 | 莊宗 | 前廢王 (禑大王) |
우왕 | 王禑 | 辛禑 | 1374年-1388年 | |
33 | 原宗 | 後廢王 (昌大王) |
창왕 | 王昌 | 辛昌 | 1388年-1389年 | |
34 | 純宗 | 恭讓大王 | 공양왕 | 王瑤 | 1389年-1392年 | 高陵 |
[编辑] 高麗行政區劃
- 太祖二十三年:置二京、六府、九節度、一百二十郡
- 成宗二年:置十二牧於楊、廣、黃、海、尙、晉、忠、淸、公、全、羅、昇等十二州,设一百二十八州、四百九十一縣、七鎭:
- 京都開城府 領赤縣六、畿縣七(一云一郡十二縣)
- 關內道 領楊廣黃海等二十九州八十二縣 (實六十四縣)
- 中原道 領忠淸等十三州四十二縣 (實二十五縣)
- 河南道 領公運等十一州三十四縣 (實四十六縣)
- 嶺南道 領尙州等十二州四十八縣 (實五十六縣)
- 嶺東道 領慶金等九州三十五縣(一云四十八縣)(實四十一縣)
- 山南道 領晉陜等十州三十七縣 (實三十一縣)
- 江南道 領全瀛淳馬等九州四十三縣
- 海陽道 領光羅靜昇貝潭朗等十四州六十二縣
- 朔方道 領春交和登溟等七州六十二縣
- 浿西道 以西京所屬郡縣爲道,領十四州四縣七鎭
- 顯宗三年廢十二節度,改置五都護。顯宗九年(西元1010年)改置三京、四都護、八牧、五十六知州郡事、二十八鎭將、二十縣令。四京、八牧、十五府、一百二十九郡、三百三十四縣、二十九鎭,定爲五道兩界:楊廣道、慶尚道、全羅道、交州道、西海道、東界、北界
[编辑] 相關條目
朝鮮半島朝代 | |
檀君朝鲜 | 箕子朝鲜 | 卫满朝鲜 | |
馬韓 | 辰韓 | 弁韓 | 高句丽 | 新罗 | 百濟 | |
渤海 | 後百濟 | 後高句麗 | 高麗 | 李氏朝鲜 | 大韓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