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紹竑(1895年—1966年),又名紹雄,字季寬,廣西容縣珊萃村人。與李宗仁、白崇禧號稱新桂系三大巨頭。國民革命軍中將加上將銜。
黃家是容縣有名的望族,父親是前清孝廉,黃七歲入私塾,1909年入廣西陸軍第三中學。1912年入武昌陸軍軍官預備學校繼續學習,1914年結業後,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16年畢業後,回廣西陸軍任準尉見習官。機靈多變。新桂系统一广西之后称为仅次于李宗仁,白崇禧之后的新桂系首领,1926年6月1日任广西省政府主席,长期经营广西。在新桂系的历次反蒋战争中因屡次指挥作战失利,在新桂系中威望大受打击,心灰意冷。随后在取得李宗仁,白崇禧的谅解,并与新桂系达成决不危害团体的协议后,离开新桂系投蒋。1932年2月18日任国民政府委员,5月3日任内政部长。1934年為浙江省政府主席,1936年任湖北省主席,抗戰後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中將加上將銜。1942年轉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1946年當選監察委員。1947年當選監察院副院長。1949年他投靠共產中國,之後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法案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兼和平解放台湾工和委员副主任等职。1957年,黄绍竑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革時期受到严重冲击,兩次服毒不死,1966年8月31日在北京以剃刀刎頸自殺。80年代,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其平反,并恢复名誉。黄绍竑著有《五十回忆》一书。
注: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1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开幕前一天,即1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中的右派分子黄绍竑等十人的职务的建议》,请大会予以审议。建议如下:“……(二)关于右派分子章乃器、潘大逵、曾庶凡、黄绍竑、陈铭枢、黄现璠、费振东、乔传珏、马哲民、章伯钧、叶笃义、程士范、潘锷鏱、罗隆基、费孝通、储安平、[[钱伟长、钱孙卿、欧百川、王天锡、韩兆鹗、丁玲、张东木、谢雪红、杨子恒、郑立齐、黄琪翔、李伯球、徐铸成、[[黄药眠、王毅齐、张轸、张云川、朱君允、毕鸣岐、谭志清、龙云、李琢菴38人的代表资格问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已经向大会提出建议,认为他们已经丧失继续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合法根据,不应当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因此,常务委员会决定建议大会罢免黄绍竑、龙云、陈铭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罢免费孝通、黄现璠、欧百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罢免龙云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罢免黄琪翔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职务。”2月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作出了“罢免张云川、陈铭枢、黄绍竑、黄琪翔、谢雪红、罗隆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委员的职务”的决议。
[编辑] 參考文獻
- 日本外交部亚洲局监修、霞山会编:《现代中国人名辞典》第331~332页,财团法人霞山会出版,1966年版。
- 《中国人名大词典》第186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编辑] 相关传记
- 广西文史研究馆编:《《黄绍竑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4月23日 。
- 黄绍竑著《五十回忆 》、岳麓书社、1999年4月1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