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Patchao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可使用編輯工具條上的![]()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希望您能享受编写人類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乐,成为一名维基百科人。我是欢迎您的维基百科人:~~~~無墓孤魂 09:20 2006年6月3日 (UTC)
目录 |
[编辑] 電影《亂世佳人》和小說《飄》
我查了下全國圖書聯合目錄,小說200多筆資料中,幾乎全都以《飄》命名,故將小說條目移到《飄》,電影移回《亂世佳人》--阿儒 | 這裡泡茶 10:44 2006年6月30日 (UTC)
[编辑] 收集身份證影本西部幹線之旅暨台灣維基人西部幹線聚會
親愛的台灣維基人:
如果您已經在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發起人名冊填寫資料並簽章,也已經繳交身份證影本,在此向您致上謝意,感謝您對協會籌備的支持。如果您想要加入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的發起人但是尚未填寫名冊及繳交影本,請注意以下訊息:
我將於7月22日至23日展開收集身份證影本西部幹線之旅。請有意願加入維基媒體協會發起人而尚未繳交身份證影本的維基人,請至該頁面簽名;西部幹線各站,只要有1個維基人以上簽名,我就會下車收身份證並提供名冊表格以填寫、簽章。
如果您不在台灣,或者當日無法至臺鐵西部幹線沿線車站,請寫電子郵件與我聯繫,下載發起人名冊填寫,再將名冊及身份證郵寄給我。
如果您對協會的籌備並沒有興趣,也邀請您參加環島列車聚會,歡迎您於該頁面簽名,參與路段隨意,可長可短,和其他維基人一起乘坐火車觀賞台灣西部平原和海岸的風光。--mingwangx (talk) 14:13 2006年7月13日 (UTC)
[编辑] 关于诺曼底公爵
把Robert le Magnifique称为“罗贝尔二世”是极为罕见的做法。因为很少有文献称罗伦为“罗贝尔一世”的。以前的英语文献和以前英语维基上的相关条目都不是这样。可以参见现在这个条目的法语版本。我怀疑现在的英语条目有原始研究之嫌。所以我把您的改动全部回退了。
另外,值得注意中文维基并不是以英语维基的相关内容为自己的标准。英语版本也有自身的缺陷。--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2:50 2006年7月14日 (UTC)
您过于谦虚了。实际上王公的排序问题非常烦人,如奥尔良公爵Philippe d'Orléans (1674-1723),原先法语版将他列为腓力三世(可以查看其编辑历史),后来因为英语的“腓力二世”深入人心又改成二世了(其实奥尔良第一公王朝还有一个腓力来的)。但主条目为了避免歧义,实际用的是这样([1]),哈哈。这个“罗贝尔一世”实际上我是出于中文资料建议的,因为把他列为“二世”肯定是新搞出来的东东(因为英语版一开始也是用的一世),国内文献本身关心的就少,肯定没有类似的翻译方式。1989年的英汉大词典上还是一世。--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48 2006年7月14日 (UTC)
另外,强烈建议翻译时用原语言而不是英语,尤其是发音规则和历史经历与西欧国家大不相同的国家。因为种种原因英语资料会有多方面问题的,前些日子我和User:Alltonight为此大吵了一场(见Talk:斯维亚托斯拉夫·伊戈列维奇)。--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52 2006年7月14日 (UTC)
[编辑] Template:Start box模板的用法
添加年代时并不需要br语法,只须用“|”进行说明就行了。见Template talk:Start box上的讲解。--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0:22 2006年7月16日 (UTC)
- 另外,实际上法语里并没有“杰弗里”和“罗伯特”这两个名字,它们是对应的英语形式。法语为“若弗鲁瓦”和“罗贝尔”。--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0:25 2006年7月16日 (UTC)
- 万分抱歉,是我看错。那个条目建立得比较早,没有用模板而是直接用语言描述的前任继任框来着。现在被我替换成模板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3:55 2006年7月16日 (UTC)
[编辑] 文件删除請求:通知
您好。您上传的文件Image:Marat-Safin.png已列入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图像版权标志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则文件一定会被删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维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请参考相關的Wikipedia:图像使用守则#版权、Wikipedia:版权信息#图像指导以及wikipedia:图像版权标志等指導頁面。谢谢! -- tonync (talk) 23:51 2006年7月19日 (UTC)
[编辑] 「動員令」活動
部分維基人設計了每人貢獻二新條目的「動員令」活動,歡迎參加。 詳情請參閱Wikipedia:社區主頁之公告欄。--18164 12:56 2006年7月23日 (UTC)
[编辑] 关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恩,我把查理 (胖子)等几个条目中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改成了“罗马人民的皇帝”。因为这时还没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也没有“神圣”,因此叫“罗马人民的皇帝”可能准确些(神圣罗马帝国的名称实际上开始自腓特烈一世)。
-
- 看來英文版的維基該從查理 (胖子)一直修正到腓特烈一世為止,因為所有的皇帝後面括號都是寫神聖羅馬皇帝。原來都是錯的啊!!
- 严格的说,是这样。在中文文献里,一般把奥托一世以后的皇帝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以前的皇帝称为“罗马人皇帝”或“法兰克皇帝”。因为加洛林王朝的那个全欧洲帝国和后来实际上只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的那个帝国,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自诩为查理大帝的继承者,因此在排列帝王世系时,是从“查理一世”算起的。而在“罗马帝国”前面加上“神圣”,则是腓特烈一世到亚琛的查理曼王宫献吊灯时才开始的。另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德意志国王)不一样,您可以参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0:22 2006年8月19日 (UTC)
- 看來英文版的維基該從查理 (胖子)一直修正到腓特烈一世為止,因為所有的皇帝後面括號都是寫神聖羅馬皇帝。原來都是錯的啊!!
[编辑] 二次动员令
为了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8月15日到10月1日为止,请每个维基人編輯至少5个新条目,条目必须符合维基的规则,内容至少要达到条目标准,不可以是小条目或小小条目。如果可能的话,请尽量提高所编写条目的质量,内容,甚至达到推荐新条目的水平。写成后请在二次動員令设内部链接。
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请将此动员令贴到至少5个还没收到此动员令的维基人讨论页上。就算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首次動員令”效果不太大,就是因為沒有在傳播。
現在中文維基有9萬註冊用戶,只要有4000人參加動員令,10月1日就會增加2萬條目,意味著中文維基將迅速超越俄文維基,進而突破10萬條目大關,而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萬大關,因為增加的是有質量的條目,非濫竽充數者。請大家盡力幫忙完成這壯舉。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儘量貢獻新條目,若有問題就改正,參加這次動員令活動,或者可以讓新人們更快的掌握如何編輯條目。
[编辑] 閩浙總督
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列出各閩浙總督呢?--User:Ngchinfung(傾 20:44 2006年8月25日 (UTC)
[编辑] 陕甘总督
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列出各陕甘总督呢?,希望你擁有資料。--吳王 14:55 2006年9月9日 (UTC)
[编辑] 2006台灣秋聚
您好,Patchao!我是新來的送報生LittleBot,一個由笨笨的小B操作的機器人。
2006年台灣維基人秋聚已經開始接受報名了,這次的聚會將討論中文維基年會與國際年會參與者的心得、圖像著作權、維基的編輯與維護、以及協會的籌備進度。歡迎您報名參加,也可以到秋聚的籌備頁參與討論。--LittleBot 13:45 2006年9月16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