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文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諺文(韓國語:언문, 한글),朝鮮人文字也,表音文字。乃朝鮮世宗製。
章 |
[修] 史
朝鮮世宗以「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為之憫然。遂「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1]此二十八字成於世宗二十五年冬十二月,是後於二十八年九月,頒布訓民正音一書,釋新字之例義。
[修] 字
- 輔音(子音 자음)共十七字(字符)[2]:
- 牙音:ㄱ、ㅋ、ㆁ。(另含並書ㄲ)
- 舌音:ㄷ、ㅌ、ㄴ。(另含並書ㄸ)
- 唇音:ㅂ、ㅍ、ㅁ。(另含並書ㅃ)
- 齒音:ㅈ、ㅊ、ㅅ。(另含並書ㅉ、ㅆ)
- 喉音:ㆆ、ㅎ、ㅇ。(另含並書ᅘ)
- 半舌:ㄹ。
- 半齒:ㅿ。
字符 | 釋 | 釋字音在中古漢語 |
---|---|---|
ㄱ | [牙音]。如「君」字初發聲[4]。 | 君,見母字。 |
ㄲ | (前字)並書如「虯」字初發聲。 | 虯,群母字。 |
ㅋ | 牙音。如「快」字初發聲。 | 快,溪母字。 |
ㆁ[5] | 牙音。如業字初發聲[6]。 | 業,疑母字。 |
ㄷ | [舌音]。如「斗」字初發聲。 | 斗,端母字。 |
ㄸ | (前字)並書如「覃」字初發聲。 | 覃,定母字。 |
ㅌ | 舌音。如「吞」字初發聲。 | 吞,透母字。 |
ㄴ | 舌音。如「那」字初發聲。 | 那,泥母字。 |
ㅂ | [唇音]。如「彆」字初發聲。 | 彆,幫母字。 |
ㅃ | (前字)並書如「步」字初發聲。 | 步,並母字。 |
ㅍ | 唇音。如「漂」字初發聲。 | 漂,滂母字。 |
ㅁ | 唇音。如「彌」字初發聲。 | 彌,明母字。 |
ㅈ | [齒音]。如「即」字初發聲。 | 即,精母字。 |
ㅉ | (前字)並書如「慈」字初發聲。 | 慈,從母字。 |
ㅊ | 齒音。如「侵」字初發聲。 | 侵,清母字。 |
ㅅ | 齒音。如「戌」字初發聲。 | 戌,心母字。 |
ㅆ | (前字)並書如「邪」字初發聲。 | 邪即代表字。 |
ㆆ[7] | 喉音。如「挹」字初發聲。 | 挹,影母字。 |
ㅎ | [喉音]。如「虗」字初發聲。 | 虗,曉母字。 |
ᅘ[8] | (前字)並書如「洪」字初發聲。 | 洪,匣母字。 |
ㅇ | 喉音。如「欲」字初發聲。 | 欲,以母字。 |
ㄹ | [半舌音]。如「閭」字初發聲。 | 閭,來母字。 |
ㅿ | 半齒音。如「穰」字初發音。 | 穰,日母字。 |
- 元音(母音 모음)共十一字:
ㆍ、ㅡ、ㅣ
ㅗ、ㅏ、ㅜ、ㅓ
ㅛ、ㅑ、ㅠ、ㅕ
-
- 合字:
- ㅗ與ㅏ同出於ㆍ,合而為ㅘ。
- ㅛ與ㅑ同出於ㅣ,合而為ᅹ。
- ㅜ與ㅓ同出於ㅡ,合而為ㅝ。
- ㅠ與ㅕ又同出於ㅣ,合而為ᆑ。
- 一字中聲之與ㅣ相合者十:ㅓᅴᅬᅢᅱᅦᆈᅤᆏᅨ
- 二字中聲之與ㅣ相合者四:ᅫᅰᆅᆑ
[修] 構字
其字,以音節為單位,一音節分初聲(초성)、中聲、(중성)、終聲(종성)。
[修] 在攷信漢語聲韻學之用
- 老乞大、朴通事諺解
- 洪武正韻譯訓
- 譯語類解
[修] 據
- 世宗御製訓民正音
- 東國正韻
- 洪武正韻譯訓
[修] 註
- ↑ 世宗御製訓民正音引言
- ↑ 依三十六母分唇、舌、牙、齒、喉、半舌、半齒等音。參觀該條。
- ↑ 韓人聲韻今亦稍遷,不可以今日韓語視之。
- ↑ 今日普通話中,「君」字聲母已顎化,非牙音。
- ↑ 此字已廢。
- ↑ 按:此疑母字,以 /ŋ/ 起首者,在今日普通話中已退化為零聲母。惟東北人讀「餓」字時或以此音起。又今日韓音亦無以此字為聲母者。
- ↑ 今已廢。
- ↑ 今已廢。
Categories: 殘章 | 文字